古代围棋与现代围棋究竟有哪些不一样?

1丶古代围棋一般白先黑後,现代围棋一般黑先白後 古代围棋的下法分为敌手棋丶饶子棋丶先两棋。位尊的,水平相当的(敌手棋),一般执白先下;水平高的与水平低的下(饶子棋),高手执白,水平低者执黑先下。 2丶古代围棋没有贴目,黑棋181子就获胜 古代的棋也是收官子的,否则无法判断胜负(除了中盘胜),只不过一般收官的部分都不计入谱中,这和古人对棋的概念有关。古代黑棋不贴目。 3丶古代围棋是座子制,就是先在对角星位分别放黑白两子 古代采用的是座子制,即对局时先在棋盘角上四颗星的位置分别摆上4个子,黑白各两个,类似的对角星布局。现代围棋取消了座子规则,黑先白後,使围棋的变化更加复杂多变。 4丶古代围棋对时间要求不严谨,大部分无时间限制。 古代下到一半跑出去请教高手都行,少数有点香等时间限制。而现代围棋时间严格限制,读秒制,当然也限制中途请教ai或高手。 感谢FB上围棋老师的分享    77,532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77,532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隋唐之前的围棋发展史:春秋流行西汉时传遍全国

相传是尧造了围棋,来教育他的儿子丹朱,丹朱又对围棋做出了改善。 尧造围棋是主要的一种说法,也有说是乌曹(据说是夏桀或尧的大臣)或舜发明的。也有认为是上古时的原始先民共同创造的。 尧造围棋」的说法源远流长,最初见於战国时期的《世本·作篇》:「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似乎只是客观的叙述,而东晋张华《博物志》则进一步说明了发明围棋的动机:「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说明近代人们已认为围棋有教育和启发智力的作用。 宋代罗泌在《路史·後记》则进一步发挥说:「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骜很媢克。兄弟为逆嚣讼,嫚游而朋淫。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其中明显加入了程朱理学的色彩。不过由此可见,尧造围棋在古代几成定论。 对於「尧造围棋」说,国外围棋界也深信不疑。享保十二年(1727)正月二十九日,日本围棋四大门派掌门人(本因坊道知丶井上因硕丶安井仙角丶临门入)签了一张承诺书:「围棋创自尧舜,由吉备公传来。」此外,《大英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也分别记载围棋於公元前2356年和2300年由中国发明,这大概是他们估算的尧舜在位的时间。 如果这些说法中的任意一种是可靠的,那麽围棋的历史就非常悠久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最初的围棋记载。例如《左传》中有「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的文字,《孟子》有记载「使弈秋诲二人弈」的故事,可见当时围棋已经流行。 不过,据考证得知,战国并无「围棋」一词,围棋不是一发明就是棋盘横竖19道。敦煌就曾出土过17道的棋盘资料。1954年河北望都东汉(25—220)墓也曾出土过17道围棋盘。围棋也像其他艺术和发明一样,有起源丶发展丶成熟的过程。至於相传尧造围棋的说法,在今天来看,颇类似於神农氏尝百草丶有巢氏造房子等传说。 对此,明代冯元仲在《弈旦评》中进一步指出:「凡制必原所始,不忘本也。今追尊陶唐氏丶有虞氏为弈帝,如酒帝之都醉乡,草圣之君书苑也。丹朱抚军,商均监国,其为弈王,明适统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有吹笙过者,不知弈道。是语也,齐东乎?不得不以此道推鼻祖也。」一语道破了「古人往往喜欢把一些物品的发明权交到远古某位圣贤手上丶以提升其地位与影响」的惯性思维。 为给围棋争得一个「正统」的出身与地位,「不得不以此道推鼻祖也」,这就是「尧造围棋」说的内幕吧。 汉前至汉 (1)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春秋战国的文献上,屡次出现围棋的记载。 (2)西汉时期 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遍全国,但由於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 (3)东汉时期 到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班固(〈弈旨〉)丶李尤(〈围棋铭〉)丶黄宪(〈机论〉)丶马融(〈围棋赋〉)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东汉王朝後,中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 魏晋时期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丶吴两国盛行围棋。魏以曹氏家族丶「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 可以和高手相媲美。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 名的「吴图」。 (2):西晋时期: 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3):东晋时期: 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出现了王导丶王恬丶江彪等弈坛高手。此阶段最出名的 品棋专家是范汪,曾与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晋弈风的迅速发展(《新唐书。艺文志》着录)。 南北朝 (一):南朝 南方经历了宋丶齐丶梁丶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丶齐丶梁三朝,尤以宋文帝丶宋明帝丶齐高帝丶齐武帝丶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并具有九大标志: (1)南朝帝王尽管棋艺高低悬殊,但他们比魏晋帝王更热衷丶更着力地倡导围棋; (2)围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动的兴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棋品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3)围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5)围棋专着的问世在数量上超过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义棋书」的社会风尚; (7)南朝士人的围棋活动和棋品等级,特为当代史家载入史册; (8)出现了南北棋艺双向交流的局面; (9)围棋文化向周边国家辐射,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二):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传统将娱乐之好规范在饮宴丶琴书丶射御之间, 认为博弈有废事丶赌博之嫌,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 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此隋朝的 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 (2):唐朝 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制度,这是中国围 棋走向专业化丶职业化的标志。盛唐国手以王积薪成就最大。围棋步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Read more…

 74,55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升仙峡大逆转

本局是第6期本因坊战挑战赛的第五局,前四盘坂田荣男以三比一的优势领先,而在本局桥本宇太郎抓住战机,以回天之力骤然扭转了乾坤。宫本直毅说:“背水一战,桥本先生的深厚功力终于发挥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美感。”此局已载入日本棋史,“升仙峡大逆转”成为当年日本家喻户晓的名局。   那一年,肩负一方棋界存亡重担的桥本宇太郎,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升仙峡迎战坂田荣男,开启了围棋史上第一次1:3落后大逆转的序幕。 1951年,第6期本因坊战挑战赛第5局,桥本宇太郎执白10目半胜坂田荣男。 愈是艰难愈能发挥出神奇的力量,这是大棋士桥本宇太郎身上 最可贵的特质之一。1951年的第6届本因坊战就 是这一特质最为充分的体现。关西棋院刚刚独立,尚在风雨飘摇之中;与吴清源的十番棋再度败北,未能改变先相先的棋份——然而,桥本虽是如此步履蹒跚地走上 七番胜负大舞台,却在这里上演了自己人生最华美的乐章。 在第6届本因坊战七番胜负当中,桥本宇太郎背负着关西棋院的命运,迎接强敌坂田荣男的挑战,也迎来了自己棋士生涯的最高潮。 昭 和围棋史上浓墨重彩的争棋并不鲜见,但是像如此纠结着复杂的情绪、留下诸多遗恨和令观者血脉贲张的对决仍然是绝无仅有。日本棋院和关西棋院的冲突达到了无 以复加的程度,而在这冲突顶点的舞台上,登场的正是火团宇太郎与剃刀坂田。胜负大势的走向也完全是以几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形态展开,使得大对决的气氛越发 强化到令人窒息的程度。 第1局 东京本妙寺坂田先番中押胜 第2局 宇治花屋敷桥本先番4目半胜 第3局 下吕温泉坂田先番2目半胜 第4局 鹤卷阵屋坂田白番中押胜 第5局 甲府升仙峡桥本白番10目半胜 第6局 三朝温泉桥本先番10目半胜 第7局 伊势贺岛桥本先番3目半胜 第1局开始的时候是昭和二十六年(1951年)4月15日,第7局结束是6月28日,或者,更为精确地说应该是29日0时45分。到第4局时,桥本已经1比3落后,被打到了悬崖边上,但是在这生死一线的关头,他竟然连下三城,上演了一出大逆转剧。 众 所周知,在二十二年之后的昭和四十八年(1973年),林海峰在在第12届名人战中面对石田芳夫时也曾经上演三连败之后四连胜的神技。不过平心而论,第6 届本因坊战进行的时候毕竟不是林和石田的时代,当时整个棋界就只有 这一个头衔战,而且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对局双方其实是在周遭绝大的压力之下白刃相见的,因此相对而言,明显是桥本的逆转份量更重。 桥本只想着在最后的表演中下出尽善尽美的着手,展现无愧于本因坊名号的棋艺。 “棋局结束的时候,我的汗水擦不完似的流淌着,身体的各个关节似乎都在喀喀作响,好像全部都错位了。在我五十年的棋士生涯中,这次七番棋可说是份量最重、 重到无以复加的一场胜负。” 多年之后,桥本回顾这场比赛时做出了如上感言。 第 4局败北之后,桥本几乎已经彻底绝望了。在七番胜负中以1比3落后,常识角度想来的确让人难有信心。“胜负已经不再重要,关西棋院的事情也请暂且抛开吧, 只管下出漂亮的棋来。”理解和支持桥本的棋迷们依然热心,寄来了大量为他加油的信件。桥本自己也全然抛开了各种杂念,只想着在最后的表演中下出尽善尽美的 着手,展现无愧于本因坊名号的棋艺。怀抱着这样的念头,他走向了第5局的对局场。 然 而,尽管桥本确实已经不再有卫冕的奢望,但是这场胜负并没有到真正结束的时刻。尽管坂田在剩下的三局中只要再胜一局就可以如愿登顶,但是他毕竟还没有拿到 那一胜。胜利似乎是近在眼前,可是看到胜利和真正胜利之间仍然存在着难以察觉的鸿沟。坂田恰恰就忘记了这一点。或者,与其说是坂田自己忘记了这一点,还不 如说陶醉于本因坊指日就可夺回美梦的日本棋院全体的轻浮的心态影响了坂田,使他忘记了这一点。 5 月31日和6月1日两天,第 5局在甲府的升仙峡进行。比赛前夕,日本棋院还专门为坂田举行了一个激励会。可是,在激励会的名目之下,听到的全都是浮躁的对话,人们互相吹捧,一派庆功 会的样子。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大放厥词,预言着刚刚独立的关西棋院将很快走向没落。到处都是类似调子的发言。 原 本,伴随比赛逐渐展开,坂田的心也在不断地成长,渐渐抓住了成为霸者之心的关窍,可就在这时候,这成长的姿态悄然崩溃了。最终,没落的不是关西棋院,而是 Read more…

 79,91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泰山崩而色不变 — 原爆之局

围棋史上最卖命的一局!原子弹都炸下來了还继续下!? 指发生在1945年8月6日举行之第三期本因坊战的第二局。对局者分别为桥本宇太郎本因坊(本因坊是本因坊战胜者之称号)和岩本薰七段,地点在广岛市郊区五日市町(现佐伯区吉见园)。棋局正在进行之时,美军在广岛市投下原子弹。因对局场所是位于广岛市郊,两位棋士均幸免于难,但是核爆炸的冲击波仍然使棋局一度中断。棋局于原爆当日结束,执白的桥本本因坊以五目优势胜出。 对局的第3日,8月6日上午8时15分,棋局下至第106手。此时美军的B-29轰炸机,艾诺拉·盖号在广岛市投下的原子弹爆炸。强光与大爆炸将门吹倒,围棋定石乱飞,玻璃窗变得粉碎,桥本昭宇本因坊被吹跑,在院子蹲下来,濑越木然坐在席上,岩本全身伏在棋盘上。 桥本宇太郎的自传《围棋专业五十年》中有详细记载: “对局前两日平安无事,第3天空袭警报解除后,双方立即着手对局。不久空中掠过一架美军飞机,随即飘落一个降落伞,霎那间一片闪光直射大地,对局室白得煞人,接着乌云翻卷,狂风夹杂着雨点直扑对局室,门窗玻璃全被震碎,濑越木然坐在席上,岩本全身匍匐在棋盘上,桥本则被甩到室外。此时10公里之外的广岛已化为废墟,然而当时两位对局者以为只是一般的空袭,简单收拾对局室后,续战桥本以5目获胜。直到返回东京的途中,才知道是原子弹爆炸……” 据岩本薰的回忆录说: “突然强光与大爆炸,然后地面好像发抖砰地发出声音了,是从没听过的糟糕的声音。同时爆炸气浪来,窗玻璃变得粉碎了。……令人吃惊的是,在厉害的爆炸汽浪时我在围棋盘上打的伏……,观察员濑越木然坐在席上(据本人“腰脱落,不能动”)的。” 对局一时被中止,但是打扫了房间之后又被重新开始。对局两人一直对局到中午左右结束。执白的桥本本因坊以5目优势胜出。 而观察员濑越,桥本宇太郎,岩本薰分别于1972年,1994年,1999年以83岁,87岁,97岁高龄去世。  14,881 total views

 14,881 total views

围棋古诗欣赏

《五言咏棋》

唐太宗”李世民

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
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
舍生非假命,带死不关伤。
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

 

《重送绝句》

唐”杜牧

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
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复吴图。

 

《送棋手王逢》

唐”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赢形暗去春泉在,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咏棋子赠弈僧》

唐”张乔

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体方圆。
空门说得恒沙劫,应笑终年为一先。

《棋》

唐”裴说

十九条平路,言平又崄巇。
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
势回流星远,声乾下雹迟。
临轩才一避,寒日双西垂。

《观棋》

唐”杜荀鹤

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兵。
算人常欲杀,顾己自贪生。
行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
有时逢敌手,当局到深更。

《别房太尉墓》

唐”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独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送棋待诏朴球归新罗》

唐”张乔

海东谁敌手,归去应道孤。
阙下传新势,船中覆旧图。
穷荒回日月,积水载寰区。
故国多年别,桑田复在无。

《观棋》

南唐”李从谦

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沈吟。
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
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
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more…)

 13,922 total views

从兰亭序到烂柯图 浅谈琴棋书画中的审美情趣

琴棋书画,本指琴瑟丶围棋丶书法及绘画等四种我国古代艺术形式或技艺,它们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怡情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有「四艺」丶「雅人四好」丶「文人四友」等雅号,「四艺」之中,「琴」与「制礼作乐」有关, 「书」首先乃用於实用的书写,「画」为描型写物,而「棋」则属博弈之道,琴丶棋丶书丶画以後慢慢发展为一种具有审美特徵的活动和修为。 位居琴棋书画「四艺」首位的琴乐,历经源远流长的发展,已建立起一套关於美学丶乐律丶记谱法丶演奏法等的完整体系。古琴音色古朴丶沉郁丶苍凉丶凝重,有着精深高妙的美学内涵和艺术表现力,颇具超脱孤傲丶典雅质朴的文人气度。 以具体作品举例,《流水》的浩瀚博大,《广陵散》的慷慨悲壮,《潇湘水云》的深阔渺远,《渔樵问答》的飘逸洒脱,《平沙落雁》的宁静悠远,《酒狂》的放浪不羁,《幽兰》的清幽古朴……勾勒出古琴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文化意蕴。 围棋盘呈正方形,由纵横各19条线垂直相交而成,构成一幅极对称而简洁的完美几何图形。棋子呈圆形,象徵着天圆地方。在大自然复杂的表象下,隐藏着本质的简单,庄子说:「天地有大美」;爱因斯坦说:「科学之美在於简洁」。古人对方与圆的审美有着朴素却深刻的认知,方代表了秩序,圆代表着和谐。咫尺纹枰,黑白两色,如仰视浩瀚苍天,星罗棋布,也能产生出焕美无穷的美。 具体到古今中外的着名棋手,道策的玄妙丶黄龙士的幽远丶范西屏的高远灵变丶施襄夏的缜密细致……乃至当代吴清源的冲淡中和丶聂卫平大气磅礴丶武宫正树的气势恢宏丶李昌镐的大智若愚丶马晓春的轻灵飘逸丶李世石的凌厉敏锐丶古力的醇正阳刚……古今中外各类才华横溢的棋手们以他们不同的风格,演绎着围棋盘上至善至美的美学篇章。 书法是侧重表现人类抽象审美感受的艺术,书法之美发乎内心,融於自然,笔驰纸上,寓於物外,它讲求「虚实」结合,「神形」兼备,既有线条丶结构丶章法等可见之美,又具神采丶韵趣丶诗情等无形之美。王羲之《兰亭序》笔道精致丶旖旎清逸,颜真卿《祭侄文稿》跌宕率然丶苍崛沉郁,苏东坡的《寒食诗帖》流丽端庄丶涛风瑟雨,赵孟俯的《洛神赋》瑰姿艳逸丶仪静体闲……我国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说书法「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 同样,中国画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东晋的顾恺之便提出了「迁想妙得」的主张,到唐代就确立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原则,形成了「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和「以形写神」丶「超以象外」丶 「缘物寄情」等艺术理论,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丶谢赫的「六法论」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直到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等等,中国画现实精神和浪漫精神丶写实方法和浪漫方法达到完美结合,并将诗赋丶书法丶篆刻融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不胜收,独具风流。 文章出自 “新浪新闻网”  4,304 total views

 4,304 total views

中国围棋历代国手

选自中国围棋历代国手一书 唐 王积薪-围棋十诀作者 王叔文,顾师言,阎景实,贾玄,杨希粲,滑能,朴球 宋 刘仲甫-宋朝第一高手,忘忧集作者 杨中隐,孙先,郭范,王玉,李百祥,晋士明,朱逸民 李逸民-作忘忧清乐集 明初 相礼,楼得达,赵九成,范洪 明中期 大致分永嘉派,京师派,新安派三派 永嘉派:鲍一中,李冲,周源,徐希圣 新安派:汪曙,程汝亮,方子谦 京师派:颜伦,李釜 明中后期 蔡学海,岑乾,王元所,方渭津 吕存吾,、雍皋如,苏具瞻,许敬宗,李绍梅,郑野雪(僧人),李贤甫,          朱玉亭,范君甫 ,林符卿 明末 过百龄-明第一高手,打破镇神头,金井栏,大小铁网定式,首倡倚盖,后清初周懒予发展至及至 江君甫,汪幼清,高兰泉 清朝围棋大成,国手数量按照国朝奕家姓名录记载多达179人 明末清初 过百龄,汪幼清,盛大有,吴瑞徵,周懒予-清初第一国手 周东侯,汪汉年,李元兆,周元服,许在中,姚轮孺,,戴臣野,郑谷耕 康熙年间 黄龙士 娄子恩,凌元焕,谢友玉,程仲容,张吕陈,江天远,何喑公,高钦如 徐星友 黄稼书,吴来仪,苏揆之 雍正年间 程兰如,梁魏今 韩学元,黄及侣,冒湘舟,赵两峰 乾隆年间 范西屏-清三百年来第一高手,中国古围棋顶峰 施襄夏-范同门师弟,晚范十五年技艺大成,终成为范的敌手,并列双峰 李步青,胡肇麟,童和衷,吴凤来,周春来,陈苑游,臧念宣 晚清十八国手 潘星鉴(范受三子,其他人大致二三子左右),黄友功,申立功,金秋林,任渭南,林越山,赖秀山,沈介之,张介轩,徐耀文,楚桐隐,李昆瑜,钱贡南,黄晓江,陈德堂,程德堂,释秋杭,李湛源,周星垣,董六泉,施省三 中兴大国手 周小松,陈子仙(自承对子下不过范施,应是范让先的水平) 民国时期 张乐山,汪耘丰 顾水如,王子晏,刘棣怀,过惕生 Read more…

 41,624 total views,  5 views today

烂柯的故事

晋朝时有一个人叫王质,有一天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在下围棋,便在一旁观看,一盘还没有看完,王质的斧子手柄已经朽烂了(烂柯);王质忙回家,活着的人都不认识他,与他同时代的人都早以死去。原来他遇到的是两个仙人在下仙棋。铁门镇南的蔡庄村,住着一个姓王的砍柴人。砍柴人以前称作“樵夫”,所以,村人称这个穷得也没个正经名字的汉子叫“王樵”,也有些文绉绉的人把这名字写成“王乔”。 有一天,王乔上山去打柴,砍了满满两大捆,哼着歌子挑下山。走到山半腰,王乔忽然闻到一阵奇香。他不由地放下柴担和斧子,迎着香味寻去。翻过一座山,见一架小山梁的半腰长了一棵老大的桃树,结了满树粉红的桃花。那香气就是桃花散发出来的。桃花树下,有两个老人正在下棋。 王乔看着时辰还早,就走过去,蹲在棋盘边观开了棋。刚看了一会儿,忽然有花瓣纷纷飘落下来。王乔抬头一看,桃花谢了,已结了满树青青的小桃。王乔看看两位老人,白发银须,红光满面,正在棋盘上专心厮杀呢!王乔看棋下到揪心处,又低下头去看起来。过了一会儿,王乔觉得肚子饿了,就站起身想加家,抬头一看,满树的桃子已长得拳头大红艳艳的了。王乔忍不住摘了一个走着吃起来。这桃咬进嘴里又香又甜;咽进肚里浑身长劲,一口下肚就不饿了。 王乔回到放柴捆的地方,咦?柴捆不见了!远处瞧瞧近处望望,呀!这柴捆咋变成了枯灰,斧柄也已朽烂了,只剩下生满了锈的斧头。王乔觉得好奇怪,惦记起家人,忙撒开脚丫跑下山。 进到村里,尽遇上些陌生脸儿。推开自家门,大人、小孩一个也没见过!“你找谁?”一个壮汉迎面问。“我?我……这是我家呀!谁不知道这是我王乔的家呀!”“王乔是俺祖上的老人,几辈子前上山打柴就没回来。你要再胡说八道,看俺不揍扁了你!”壮汉说着逼了过来。 王乔退到街上,前后一想,恍然大悟:我肯定是遇上神仙了!怪不得那桃子长得那么快哩!干脆还回山上去吧! 他又匆匆赶回桃树下,见两个老汉还在下棋,就“扑通”跪下说:“二位仙人,请收留下我这个笨徒弟吧!” 下棋的一个老汉哈哈笑着说:“你看错了,我们不是仙人。”说罢,两位老人站起来,说笑着走进不远处的一个山洞。 王乔紧跟着老人,正要进洞,忽见洞内扑出一股烈焰,吓得忙住了脚。然后一想,反正自己决定出家了,还管什么生死,就穿过烈火,进了洞中。 其实,这两位下棋老人正是仙人。他们见王乔勤劳、善良,决定超度他修炼成仙。刚才那火焰是对他进门考验哩。王乔这一犹豫,考试成绩就只得了七八十分,后来只修成了个“真人”,就是“半仙”的意思。 后来,人们把王乔烂掉斧把的这座山唤作“烂柯山”。“柯”,指的是斧头的木把。把两个仙人下棋的山峦叫作“棋盘山”。  58,32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58,32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围棋的尊严:在棋盘面前,人人平等

[本文作者简介]胡廷楣,生于1948年,作家、高级记者。长期从事新闻工作,采访过世界最高等级的围棋棋赛达十年之久,海内最好的围棋记者之一。涉猎文化研究二十年,尤致力于围棋文化。其访谈录《黑白之道》已经出版两个版本,四印次;《境界》一书开拓了围棋文化的视野。《黑白之境》脱胎于《境界》,是访谈录《黑白之道》的姐妹篇,直接表现了作者对围棋和社会生活的思考。近来致力于长篇小说创作,2008年关于围棋的小说《名局》问世,也是其对于围棋和生活哲理的另外一种表述。 棋的尊严 棋是有尊严的。 这种尊严,其最初步的,要让现代的政治家来说,就是“在棋盘面前人人平等”。 在棋盘上是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的,这是古人用故事给我们的教诲。 在《世说新语补》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晋朝的棋事。 尚书仆射江彪年少的时候,丞相王导召唤他一起来下棋,王导虽然位尊为丞相,棋艺却不如一个孩子,大约要江彪让两颗子。当棋盘摆开来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江彪一见棋盘上双方摆的是平下的棋,就迟迟不落子。丞相问,“你为什么不下?”江彪回说:“恐伯这棋下不起来。”在一旁观看的人说:“这孩子的棋艺好。”王导慢慢把头抬起来说:“这孩子,恐怕不仅仅是围棋下得好。” 后来,又有这样的故事:南齐高帝萧道成,是汉朝名相萧何的二十四世孙,他博学多才,当他成为皇帝之后,还常常和大臣们一起下棋。在《集事渊海》中记载:“齐高帝性宽,常与直阁将军周覆、给事中褚思庄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许易行,其弘厚如此。” 这两个故事,有其相同的一点,那就是在棋桌两面坐着的人,在社会的地位上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但是,因为在两人的中间是一个棋盘,他们两人的地位就变成平等了,这是围棋的奇迹。围棋的世界,不能不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无贵无贱,无长无幼”,棋之所在,平等之所在也。围棋的性质是需要平等的,如果不平等,就不能下好一盘棋,棋盘两面的力量如果不平等,就要想办法让它平等。在上一个故事中,江彪的水平高,就要让王导两子,哪怕王导是丞相。而在第二个故事中萧道成要悔棋,周覆把皇上的手按住,硬是不许动子。棋规面前人人平等。 (诗人欧阳修的棋轩) 这样的故事,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会被人传颂,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实在是不多的。这时,主动的一方,不是棋下得好的一方,而是在社会上地位高的一方。只要看一看在上面这两个故事中,谁是主要被赞美的就是了。在第一个故事中,被赞美的是王导。在某一些译本中,在说明这个故事时,特地说是王导为了试一试江家小儿,而来个“不让子”,而后的评语,才是这个故事的主题。 在第二个故事中,最后的一句更是点了题,这就是“其弘厚如此”。谁“弘厚”?当然不会是大臣而是皇上了。所以,在棋盘上的尊严,体现出来的既是位卑者的要求平等的思想,也是位尊者的民主思想,虽然这种民主也是有限的,但是,有这种思想就颇有一点不易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尊重了对手”,在对手获得了尊严的时候,自己也获得了尊严。而在一般的情况下,破坏平等、不顾对手尊严的不是地位低的,而是地位高的。不幸的是,我们在围棋史中能找的,更多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棋手”,是破坏围棋的尊严的杀手。 明帝好围棋,甚拙,去格八九道,物议共欺以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甚笃。《南齐书·虞愿传》在出自南北朝的这一段故事中,或许有人会以为是臣下的事共欺”造成了皇上的“蒙在鼓里”。宋明帝的水平,离开最低的“智格”,还有八九颗子的差距,却被列为第三品。当时的第一手王抗,应是其中最狡猾的一个,在皇上下出“飞”这手棋的时候,他还要求饶,说是这棋如何的好,我是不敢断的。皇上越是得意,对棋就下得越是着迷。而我们却不难从围棋史中看到,宋明帝在宫中设“围棋州邑”,棋下得好,是可以当官的,王抗就成为能判围棋手等第的“小中正”。在棋盘上失去了尊严的棋手,是可以在官场获得“尊严”的。皇上如果是不爱好围棋,这一切就全完了。媚上,是将明帝放在最不能受尊敬的地位上。而明帝之不明,其实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他能在下棋的时候清醒一点,将这当作治理国家大事之余的游戏,就不至于被人欺骗。 南朝170年的历史一直在风雨飘摇之中,宋、齐、梁、陈四代更替,围棋在朝中之盛,堪称一大奇观。在今天,我们会说,这是围棋发展的一个急进的时代,一个在朝野普及的时代,留下了无数的佳话。但是,一和政治比照,便感到围棋的地位,是被大大地夸张了。 尊严这一个词,是在进入到没有尊严的社会中才被认识的。在明朝以后,围棋更大规模进入了底层社会,围棋不仅是宫廷中的游戏,不仅在文人雅士之间是一种文采的补充,更有“引车卖浆者流”成为棋迷。在社会生活的下层,它回到了它最初的形态。在街头和乡间,棋很单纯,不会有人引经据典,不会有人去研究棋和尧舜是否有关系,不会有人为棋赋诗。“牧猪奴戏”,读书人这样称它,它只是一种游戏而已。当三教九流都来玩围棋的时候,围棋不免会有一些市井气,会有一些无赖的蛮不讲理,或者游手之徒的狡猾。《弈人传》中,这样的记载在明以后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时候,来谈什么平等尊严,会有一点太庄严的滑稽。 要谈平等,要谈尊严,就要换一种语言了。明朝的文学家王思任,看到围棋这样风雅的事,变成如此污浊,就仿照《大明律》作了一篇《弈律》。这一“法律”,共有42条。是将明朝的法律放在前面,而以在棋盘边上的一切不良行为,都当成该惩罚的对象。这不是围棋的规则,而是在围棋的活动过程中人的道德的规范。这位王先生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在晚明风雨飘摇之际坚决站在明王朝的一边,决不降清。在绍兴城被攻破的时候,他绝食而死。他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棋迷,至死不变。在战乱的时候,“踉呛避兵,犹负一棋局以往,遂死于山中。”这位王先生又是一个很有才能,十分幽默的人,非常喜欢开玩笑,在当官的时候,不拘小节,即使在“达官大吏”面前,也是大笑不能自禁。 这一部《弈律》可能就是一件玩笑之作。但一个在为官上不能坚守清节的人,是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的。当然,对中国的文人来说,嬉笑怒骂都会是他们对生活的认识的表达。这《弈律》也会是这样吧。王思任自己写的小引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说,法律本来是要管住那些强者的,但是我作的这个法律,却是为了管住那些弱者。他认为,既然一个下棋人在内心是弱的,智力可能及不上对手,他才会在下棋的时候,用种种表面上的不轨的强横行为,来掩饰自己的内心。这精辟的观点,到现在还很能发人深省。《弈律》的出现,也是在排除棋手之间的非棋力的因素,让棋手在纯智力的范围中,能够平等地下棋。《弈律》中最有特点的是,对“杀棋”进行了分析,除了“威逼杀人”外,其余如谋杀、故杀、斗殴杀、劫杀、戏杀、误杀、过失杀、自尽杀等等,都是“勿论”的。这是和社会上犯罪的处理是不同的。这也正是围棋的胜负点,是要保住的。在其中刑罚最重的是,在失败之后而采取“掳掠”的手段来赖棋,“杖一百,徒三年,仍坐赃一百二十贯”。而在棋盘上的其他的不公正的行为,都有说明。像杨贵妃故放狸猫上棋桌搅混棋局这样的事,属于“激变涸局”,也要“杖八十,徒二年”。在这里,不仅是对局者“犯法”要受到惩罚,若是旁观者在棋盘的边上多嘴多舌,也将被“法律”制裁。这方面的条款很多,例如在一旁“泄漏军情大事”,作一些暗示,如“西南风紧”,或者“且管自家”之类,也要“杖八十”。在《弈律》的最前面的条款是“约法三章”,明确说出,可以用钱来赎罪。答,“每一十,赎银五厘”;杖,“每一十,赎银一分”;徒,“每一年,赎银三钱”。看来,在当时,下棋,在很多的地方是要博彩的,也就是以棋赌钱。要不然,在后面的条例中,怎么还有,“起解金银足色”和“市司评物价”等,在“虚出通关”中,还写到了对不带钱而出白条的处分。 《弈律》中出现的种种需要被惩罚的恶行,有大多数是在我们平时很基层的非正规的对弈中已经看到过。王先生不过是将它们冠上了一些法律的名词罢了。写出这样的《弈律》作者有匡扶弈风的愿望,而实际上,是很难成为下棋人共同的守则的。所以,作者在最后会说,这一《弈律》是只为“我同志者”而写,对于那些“化外人”,则是“听其有犯,不用此律”。看来,在棋盘上弄一些花招,是“古已有之”的。而在围棋规则所没有规定的在道德范围中的问题还是不少。在道德方面的事,谁都知道是非,但是,做起来就不一样了。这种情况到现在还是在。在这样恶习泛滥的时代,出现一些能在棋盘上坚持操守的人,坚信前辈说的棋道即人道,棋品即人品的教训,他会因为孤立而显得很突出,因而也就会在棋坛长久地被传为佳话。知道对错是一回事,而能坚持正确的,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们赢得了长久的尊严。 明末清初的棋手过百龄就是其中的一个。清人秦松龄的《过文年传》这样写,“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生而颖慧,好读书,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退击守之法,曰:是无难也。与人弈辄胜,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这时,大学士叶台山先生经过锡山,这位大学士的弈品居第二。他在无锡找不到可以和自己成对手的,人们推荐了过百龄。来到面前一看,还是一个小孩子呢,叶老先生已经感到惊奇了。再一下棋,叶老先生输了。乡间的先生在过百龄的耳旁说,叶先生是有名望的人,你应该假装下输,为什么一再赢棋呢?过百龄很愤慨地说:弈虽然是小技,但是“枉道媚人”,我是很以此为耻的,更何况叶老先生是一位贤明的人,难道会在这样的事情上怪罪一个小孩子吗?叶先生果然非常器重过百龄,要想和过百龄一起回北方去,过百龄以学还没有上完而相辞。读完这一篇东西的时候,我又回想起在前面的江彪的故事。一个是在南北朝,一个是在明末,两者相距1000多年。看来,在中国人中间,是有一种尊严为人的传统,穿越历史,延续了下来。这也使人想到,棋德毕竟是一位棋手在棋盘上的人格的体现,“棋虽小道,品德最尊”,陈老总早就这样说过。但是,围棋毕竟是一种通过比赛存在的活动。江彪和过百龄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与他们的棋艺高超分不开的。一般人的事,就会被滚滚红尘湮没了。虽然尊严最初是从棋盘两边的平等开始的,但是,每一个棋手最终要追求的是在自己的智力上的尽情的发挥和被大众的承认。这时赢棋就会成为体现尊严的标志。一位在棋坛经常的胜利者能获得人们的尊敬是理所当然的。 从弈秋和杜夫子以来,弈界神手的故事受到人们长久的传颂。这种尊严是用智力获得的,不同于用力气来获得的名声。记得华以刚说过,在东方,人们首先是尊祟智慧的,而不是赞美蛮力,华以此来解释围棋这一智慧的游戏为什么会在中国绵延流传。 为了追求能在棋盘上成为胜者,棋手们花出了巨大的努力。古人在写人读书的时候,常常是写这些人如何如何地用功,并将此写入众多的格言之中。但是,在关于古代围棋的记载中,常常将高手写成是有特别的才能的人,或者将特别有才能的人用围棋来表现之,如著名文学家王荣,就用能够一子不差地复盘来表现他的记忆力。而对唐代的著名棋手王积薪的高超棋艺的由来,则是重在说他梦见天上的青龙“吐棋经九部授己”,而“其艺顿精”。在战乱之中,于蜀山遇婆媳两人摸黑对弈,受到指点,才成为围棋第一。似乎围棋是不需要实践的,只要一旦有“悟”就行。而实际上,棋手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像王积薪,就是在出游的时候,画纸为局,和棋子一起盛在竹筒之中,系在车辕马鬃间。路上遇到的虽然是普通人,也和他对局,胜了之后“征饼饵牛酒取饱而去”。而在南朝的宋齐时代,武陵王子萧哗小时候非常贫困,他在学习写字的时候,是用手在空中或者手掌中画字,最后成了一位书法家。他没有笔,当然连棋子也买不起。他的棋盘,是破开荻草,编成有格子的棋盘,然后就在这样的棋盘上努力钻研,成为当时的名棋手。 棋的尊严就是这样在艰苦的努力中获得的。 (本文节选自《境界——关于围棋文化的思考》)  20,120 total views

 20,120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