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起源-另一故事
围棋的起源
围棋鼻祖 — 弈 秋
弈 秋
日本 孔子老子对局图
2:汉前至汉
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春秋战国的文献上,屡次出现围棋的记载。
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便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
到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班固(〈弈旨〉)、李尤(〈围棋铭〉)、黄宪(〈机论〉)、马融(〈围棋赋〉)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东汉王朝的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
明﹒张路《杂画》册
四皓图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盛行围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 可以和高手相媲美。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 名的”吴图”。
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马 朗
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出现了王导、王恬、江彪等弈坛高手。此阶段最出名的 品棋专家是范汪,曾与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晋弈风的迅速发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王质烂柯
4: 南北朝
(1):南朝
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并具有九大标志:
(1)南朝帝王尽管棋艺高低悬殊,但他们比魏晋帝王更热衷、更着力地倡导围棋;
(2)围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动的兴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棋品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3)围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5)围棋专著的问世在数量上超过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义棋书”的社会风尚;
(7)南朝士人的围棋活动和棋品等级,特为当代史家载入史册;
(8)出现了南北棋艺双向交流的局面;
(9)围棋文化向周边国家辐射,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2):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传统将娱乐之好规范在饮宴、琴书、射御之间, 认为博弈有废事、赌博之嫌,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
5: 隋唐
- (1):隋朝
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此隋朝的 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
- (2):唐朝
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 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制度,这是我国围 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盛唐国手以王积薪成就最大。围棋步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王积薪
唐代棋手。开元、天宝年间翰林院棋待诏。少年时学弈勤奋,每出游必携棋具,随时与人交流棋艺。开元中,与高手冯汪在太原慰陈九言的“金谷第”中连弈九局,多胜,被推为第一名手。著有《金谷园九局图》一卷(一说徐铉著)、《凤池图》一卷、《棋决》三卷。
顾 师 言
唐代棋手。会昌、大中年间翰林院棋待诏。《忘忧清乐集》中载有与棋待诏阎景实争夺“盖金花碗”对局,称晚唐第一高手。唐苏鹗《杜阳杂编》及南宋王应麟《玉海》等均载:大中年间(847–860)日本国王子来朝,顾奉唐宣宗之命,与棋对局,至三十三着还未决胜负;顾“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则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使对方瞠目缩臂,中盘服输。是中日古代围棋交流中有影响的传说。此事亦见于《旧唐书?宣宗本纪》,但未记细节,弈棋时间为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三月间。三十三著鎮神頭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绢本设色 纵40.3cm 横70.5cm 无作者印款周文矩为五代南唐时着名人物画家。此画取材自当时宫廷生活﹐描绘了南唐第二代皇帝中主李璟[中央正面坐﹐手持盘盒者]兄弟四人围棋之情形。对局者为齐王景达和江王景逿﹐旁观者为其大弟弟晋王景遂[据《挥尘三录》﹑《清容居士集》考泣证]。由于背景屏风画中又画一小屏风[白居易《偶眠》诗意]﹐既符合「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的原意﹐又体现了画中有画之颋思﹐故又名重屏会棋图。现存二本﹐一为明代摹本﹐藏美国佛利尔美术馆﹔此本藏故宫博物院﹐艺术水平较高﹐或认为是接近原作的宋人摹本。
6: 五代
- (1):五代时期
唐朝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人称五代。战火不断,围棋水准大 大下降。
- (2):十国时期
十国时期,处于割据阶段,各国围棋水准不同,虽有佼佼者,但终因势小而不成气候,棋史有名的有南唐中主李璟父子,吴越的钱氏家族。
7: 宋
- (1):宋代
宋太宗亲自创制棋势,还搜罗了大批围棋高手养于宫廷。使宋代一开始就从高起点起步,进入昌盛阶段。到宋哲宗时期,职业国手十分活跃,职业围棋迎来了有一次发展高潮。这时出现了国手刘仲甫。他是我国棋史上继盛唐王积薪之后的又一个界标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时期,宫廷弈坛的女弈发展呈现高潮。南宋亦重围棋,但因嬉误政,朝廷腐败。至晚宋时期,围棋活动最值得 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为主体,最杰出的人物当属刘克庄。
———————————————————————-
刘 仲 甫北宋棋手.字甫之,籍贯有济阳(今属山东)、江西、江南诸说。活动时期在元佑至政和年间。居开封(今属河南)。翰林院棋待诏,擅名二十余年。人称其技艺较唐代王积薪高“两道”。曾于绍圣元年(1094年)与名手杨中和、王珏、孙亻先等会于彭城市楼联棋,成我国现存最早的联棋棋谱成都府四仙子图。著有《忘忧集》、《棋势》、《棋诀》及《造微》、《精理》诸集,今仅《棋诀》存。
《赵匡胤华山围棋》﹕左为陈抟﹐右方红面者为赵匡胤
南宋﹒无款《会昌九老图》卷
会昌﹐是唐武宗李炎的年号。唐会昌五年(845)二月﹐白居易在洛阳与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共七人举行尚齿会﹐各赋诗记事。同年夏﹐又有李之爽及僧如满也告老还乡﹐遂举行九老尚齿会﹐因而以图记盛。
明.仇英 临宋人画冊
8: 辽金元
- (1):元
元朝是我国围棋的衰退时期,但是元代围棋的普及程度却不逊于南宋,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戏弈相当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导下,朝弈曾盛极一时。
元代围棋发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经〉一书的编纂问世。〈玄玄棋经〉是江西庐陵围棋高手严德甫于晏天章合作的杰出成果。〈玄玄棋经〉堪称是我国古代综合型棋艺著作的光辉典范。
———————————————————————-
严 德 甫元代棋手。名师,庐陵(今江西吉水)人。弱冠精于弈。与同里晏天章均有弈名,对弈无暇,各出所藏棋谱及平日心手之所得,图而识之,成《玄玄棋经》六卷,保存了大量古代残局名作。
晏 天 章
元代棋手。 字文可,庐陵(今江西吉水)人。世家子弟,善弈。至正年间与严德甫各出家藏棋谱及平日心手之所得。编成《玄玄棋经》六卷,并作《序》。
辽﹒《山弈候约图》
设色﹐纵106.5厘米﹐横54厘米。1974年 5月 发现于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屯。此图为绢地山水画立幅﹐出土时悬挂在 棺床木帐之内的东山墙内壁﹐ 画深山之中﹐松林楼阁﹐二人对奕﹐一人旁观。山下清溪流水﹐有高士扶杖﹐ 携童负琴﹐酒来访。
辽﹒宣化张文藻墓《三老对弈图》
绘于后室木门上部。中间一人头带襆头﹐身穿袍服﹔左为一慬发老者﹐右为一僧。背后有三侍童。
金朝 (1115-1234)陶枕
元.佚名.荷亭对弈图冊頁
9: 明
- (1):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文弈之风衰退。但宫廷棋坛却呈现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传是下 模仿棋的鼻祖。自明成祖永乐年间,棋类运动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永、宣时期的有记载的高手如: 钱允升、唐理、张应宿、朱雄。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职业围棋出现了良好兴盛势头,并出现了历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会。代表人物:赵涓、赵九成、范洪。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东阳、杨一清为代表的士大夫围棋之风盛起,不但掀起了仕宦阶层的围棋热潮,而且也开动了明代后期名公巨卿纷纷游扬弈道的全新格局。他们还直接促成了明中叶围棋流派的形成。京师派的崛起自是京中士弈浪潮推动的必然结果。我国士大夫围棋实际形成了京派和苏派两大阵营,共同开创了弈坛的振兴局面。以古越文化为先肇的徽州,其弈坛在明形成新 安派(亦称徽州派),其开代祖师是汪曙。
明清之交,弈坛最负盛名的当属过百龄。过百龄以创新的着法,结束了旧式套路的时代,为 围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过 伯 龄 (约1586-1662 )一作百龄、柏龄。明末清初棋手。名文年,无锡(今属江苏)人。邑名家子。十一岁解弈,与人对局辄胜。少年时因学台叶向高赏识,名噪江南。及长,游北京,与前辈国手林符卿对弈百余局,占有优势。数十年间,天下论弈者咸推伯龄为宗,奉为国手。后与周嫩予对局,负多胜少。入清后,来往于北京及江淮之间,与棋界名手角逐。殁于北京。熟悉当时流传棋式,所著《四子谱》以让四子为重点,参考古谱,有所创新,其中“倚盖”起手变化尤为详备。另著有《三子谱》、《官子谱》,曾辑订明陆玄宇父子的《仙机武库》。
周 懒 予
一作览予、懒予。明未清初棋手。 名嘉锡,嘉兴(今属浙江)人。幼年观祖父慕松对局而解弈,十四、五岁后棋艺渐臻妙境,与郡中名手对弈,辄胜。后与前辈国手过伯龄屡次对局,多胜。越数年,与名手十余人会于杭州,时人以其名高,由诸名手轮番挑战,他应付自如,屡战不屈。评者以为其所以常胜,在于“持一先而不失”。又与汪汉年、周东侯多次角逐,亦占优势。棋风绵密细腻,以柔制刚。清徐星友《兼山堂弈谱》云:“应双飞燕两压,其着法始于嫩予,最为醇正。”遗谱刊为《周嫩予先生围棋谱》。
林符卿
女棋手薛素素
她是明代唯一有史料可查的女棋手﹐她是苏州人﹐多才多艺﹐棋﹑诗﹑书﹑琴﹑箫﹑绣等﹐无不工绝﹐有「十能」之称﹐是位有才气的女子。
(吹箫士女图)
明.陈洪绶(1588-1652)《华山五老图卷 》
中间构图与 《松溪对弈图轴》相似范曾:朱元璋徐达对奕图
10:清
- (1)清:
清初围棋呈现群雄争霸局面,出现了一大批知名棋手,如周懒宁、周东侯、汪汉年、黄龙士。康熙初黄龙士成名之后,弈坛杰出人物是黄龙士和徐星友,人称”黄徐时代”。
围棋继”黄徐时代”之后,便进入了四大家时代。四大家活跃与康熙后期至乾隆年间,从技术上说,中国围棋已经攀登上了座子时代的最高峰。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定庵)四 大家在中国围棋史上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范、施创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棋艺高峰,两人并称为”棋圣”。从此清朝棋道也走向没落。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围棋运动进入低潮。晚清棋界最杰出的代表是周小松、陈子仙。两人卒后,清末棋坛彻底衰落。
———————————————————————-
徐 星 友 ( 约1644-?)清顺治、康熙间棋手。 名远,浙江杭州人。学弈稍晚,初被黄龙士让四子,继而进至让三子(其让三子局后人称为“血泪篇”)。钻研棋艺极勤,有三年不下楼之说。后棋艺大进,成为继黄龙士而起的国手。曾挟技远游北京,与周东候弈于某豪家,孔尚任有诗以纪其事(见《续燕台杂兴诗》)。又曾挫败自称棋艺无敌的高丽使者,声名益噪,朱门高邸多来招聘。晚年遇青年高手程兰如,订弈十局,因主事者嫉星友资深名高,邀集其他名手暗助兰如,遂负局较多。此后南归杭州,锐竟著书。七十余岁时尝指导少年时期的范西屏、施定庵对局。棋风和平恬淡。为康熙年间棋评大家,熟知清初以来棋法演变及诸棋家风格。工文辞,能书画,兼工象棋。主要著作有《兼山堂弈谱》,让子棋谱被编入《绘声园弈谱》、《师竹斋谱》中。
黄龙士 ( 1651或1654——?)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龙士,以号行,江苏泰州姜堰人,生于顺治年代。清代围棋国手,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之一,康熙中期围棋霸主,棋风不苟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弈括》。
“血泪篇”为黄龙士授徐星友三子的十局棋局,为古代让子棋的名局。
梁魏今 ( 约1680-1760)
清代围棋国手。字会京(约1680-1760)。江苏淮安人。回族。清雍正、乾隆年间,与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并称围棋四大家。
梁魏今被列为四大家之首,并非因他棋艺最高,而是因他年龄最长,出名最早。据考,他大约生於康熙前期。 梁魏今自幼学棋,年青时曾与徐星友比试多局,互有胜负,不相上下,程兰如击败徐星友驰名棋坛後,梁魏今和他也有过较量。邓元穗从两人对局中辑出十四局,编入《四大家棋谱》,其中程胜十局,梁胜四局,但胜负都不悬殊,有的仅半子之差。 梁魏今中年以後,曾教授过范西屏,施襄夏,这两位後进者也都说少年时受梁魏今教益良多。范西屏十馀岁时,梁魏今曾授以三子。雍正八年,梁魏今在湖州又授先与施襄夏对弈。
梁魏今可说是四大家中的师长,而范、施二人青出於蓝,棋艺超过了梁魏今。梁魏今的棋风,以奇巧多变为最大特点。施襄夏在《弈理指归》自序中言:“奇巧胜者梁魏今。”,又说:同游岘山,见流泉荡漾,魏今有“行乎当行,止乎当止”之启发,由是猛进。意态闲雅,类其棋风。
程兰如(1690-?)
清代围棋国手。又名慎诒,字纯根。安徽歙县人。和梁魏今、范西屏、施襄夏并称为清雍正、乾隆间围棋四大家。
程兰如二十岁左右已闻名天下,当时他作为后起之秀在京与年过花甲的徐星友对弈十局,大胜而归,从而成为全国第一。但若干年后,他又被施襄夏和范西屏战败,棋圣地位又被他们取代了。
程兰如的棋风特点是稳重有力,施襄夏概括为:“以浑厚胜”。 乾隆十九年九月,程兰如年逾六旬,但仍“丰神闲静”,他与新秀韩学之,黄及侣,在扬州晚香亭对弈一月有余,选其中十五局,由“兰如评骘为谱,以志一时之雅集”,这就是《晚香亭弈谱》。这是程兰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价值的古谱之一,施襄夏曾“盛推此谱与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同为弈学大宗”。
范西屏(1709——?)
名世勋,浙江海宁人,著有《桃花泉弈谱》二卷。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
施 定 庵 (1710-1770)
清雍正、乾隆年间棋手。名绍闻,字襄夏,浙江海宁人。幼年从父学琴,继而学弈。因慕同里范西屏从俞永嘉学弈进步显著,亦从俞受业。十二岁时与范争先,并随俞永嘉、范西屏至杭州,请益于徐星友,获睹徐著《兼山堂弈谱》,渐窥其奥。青年时在湖州遇梁魏今、程兰如,受先对局获益甚多。又闻梁魏今借山下流水譬喻弈理而有所悟,棋艺愈进,至此与梁、程分先而渐占优势。乾隆四年(1739年)与范西屏弈于浙江平湖张永年宅,凡十三局(一说十局),胜负相当,被誉为旧式对子局的高峰(后人称为“当湖十局”)。五十岁后寓居扬州,往返于苏州、松江等地。棋风精严,操算深远,与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并称“四大棋家”。著有《弈理指归》、《弈理指归续编》,校订《弈隅通会》。评谱《手批十八局》载于《弈程》,遗谱一百五十余局编入《海昌二妙集》中。
范為海內弈家第一,惟施定庵差相亞。
然施斂眉沈思,或日昳未下一子;而范應畢,輒歌呼睡去。
2,89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