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圍棋傳入日本

Published by deepthink on

一、圍棋傳入日本

[size=-1]黃[size=-1]遵憲(1848-1905年)《日本國志》中有關圍棋的記載
真備傳棋
圍棋傳入日本,是圍棋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圍棋能有今天這個繁榮昌盛的局面,與日本人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公元57年,日本遣使來中國。《後漢書》、《三國志》都比較詳細地記載了當時中日文化和經濟交流的情況。公元六世紀末以後,中日交往愈加密切。尤其是我國唐朝時,日本多次派遣使者來中國,在中國流行的圍棋遊戲不能不對他們產生影響。同使團一起入華的留學生吉備真備(695?-775)、辯正等都是圍棋愛好者。《懷風藻.辯正詩序》提到辯正的棋藝頗高,且曾與當時還在藩邸的唐玄宗下過棋。
享保12年(1727)正月29日,日本圍棋四大門派(本因坊、安井、井上、林)掌門人曾簽署了一張書狀,上面說道:「圍棋創自堯舜,由吉備公傳來」。日本之有圍棋,一般傳說,乃是認為是吉備真備於天平七年(735)從中國傳過去的。
《續日本紀》卷33說:「寶龜六年十月二日,前右大臣吉備真備逝去。我朝學生名播唐國者唯大臣及朝衡(即阿倍仲麻呂 Abe no Nakamaru)二人。」對二人極言贊賞。
養老元年(717,開元五年)7月,日本第9次遣唐使,吉備和仲麻呂(698-770)以留學生份隨行,時吉備23歲,仲麻呂小他3歲,二人情同手足。這次遣唐使團共557人,規模浩大。
仲麻呂歷仕唐肅宗、代宗二朝,於大歷五年(770)死在大唐,年七十。


[size=-1]在西安之仲麻呂像
[size=-1]
[size=-1]新京劇《楊貴妃與阿倍仲麻呂》劇照

[size=-1]今日福岡。當年遣唐使船出發地點

[size=-1]遣唐使船隻
[size=-1]
遣唐使入唐路徑

[size=-1]倭國使

[size=-1]吉備偷吃白子一顆(吉備大臣入唐繪卷)

[size=-1]吉備另一畫像

[size=-1]吉備大臣塑像
[size=-1]
吉備真備圍棋木刻
陰魂助弈
吉備聰明絕頂,入唐之後,「諸道藝能博達」,唐人要為難他,殺他的銳氣。據大江匡房的《江談抄.吉備入唐軼事》載:
第一關是「文選」,由唐儒三十人出題,仲麻呂的鬼魂忽然出現,帶吉備隱身飛行至文選講所暗記答案,結果當然過關。
第二關是「圍棋」,吉備拿白子,唐人拿黑子(唐時白先黑後),吉備得鬼陰助,竟下成和局。吉備乘唐人疏忽偷吃黑子一顆,局終唐人輸了。唐人猜疑,用卜法算出一子在吉備腹中,遂逼之服瀉藥。豈料先前鬼已教吉備吃了「呵梨勒丸」(有關訶梨勒樹之記載見《南部新書》卷七)止瀉劑,「以止封不瀉之」,吉備才贏了這盤「臭棋」。
據《金烏玉兔集》,與吉備對弈的唐人是唐朝國手雍州人玄東,不過故事中黑白相反,旁邊觀戰的還有玄東的妻子隆昌。隆昌目算其夫將輸半子,乃偷吃黑子一顆,企圖反敗為勝。吉備不服,請出庫內秦鏡(X光?),將隆昌照得五臟畢現,結果得直。

[size=-1]日本.吉備及吳太尉玄東對局圖
左起隆昌、仲麻呂的鬼魂、玄東、吉備

[size=-1]豐原國周取材自戲劇之畫作:左起:吉備、隆昌、玄東(明治6年,1873)

[size=-1]歌川國芳.人形見立神儒佛(前景為十八羅漢之一賓頭盧尊者)(安政3年,1856)
無論如何,吉備大概是勝了這局棋了。
不過,其實在吉備留唐之前二十年 (701) 頒佈之《大宗令》有禁止僧尼傳習音樂和博弈的規定,但又注明箏和圍棋不在此限,故吉備傳棋之說不大可信。
《懷風藻 》中弁正詩序提到,學問僧弁正在唐時下得一手好棋,曾經和當時尚在藩邸的唐玄宗對過弈。
淺田宗伯《皇國名醫傳.藤原永全條》載:「永全,天智(38代)天皇侍醫…其祖劉伯陽,避王莽亂歸化,其孫春平,出使西域,圍棋傳來。」另一說謂欽明帝十三年,百濟獻佛像經書等,圍棋由朝鮮傳入。平山菊次郎所著的《簡明日本圍棋史》也說:「圍棋經過朝鮮半島傳到日本,約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大和朝初期(相當於我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諸說中,以圍棋先由中國傳到韓國,再由韓國傳到日本之說最有可能。
《續日本紀.天平十年》七日條稱,大伴宿禰子虫與中臣宮處連東人「政事之隙,相共圍棋」,一天,兩人話不技投機,大伴宿竟將中臣砍死。之後的孝謙天皇也喜歡下棋,圍棋越發在日本興盛起來。
唐末曾被任命為遣唐使的菅原道真 (845—903) 博學多才,曾以漢文寫下過不少圍棋詩。其中一首名《山家晚秋》,寫與友人對弈:
   數局圍棋招坐隱,三分淺酌飲忘憂。若教天下知交意,真實逍遙獨此秋。
其基本意象源於中國圍棋傳說,而其中所體現的人生情趣,清幽閑靜、淺酌忘憂,作仙界逍遙之游,與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隱逸情趣也頗多相通之處,從中可看出中國審美文化的影響。
由於日本的天皇是所謂「萬世一系」的,其間雖不免有 武士對立、群雄割據的局面,但比起我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情形來,的確要太平得多。國家一太平,棋弈之道自然 容易發揚光大,加之從45代聖武天皇到49代光仁天皇都好弈,於是圍棋在日本開始成為一種朝儀,做官的非懂不可。
 
[size=-1]45代聖武天皇(左2)                  49代光仁天皇

[size=-1]木畫紫檀碁局:唐朝送給聖武天皇的禮物,現藏於正倉院

 


木畫紫檀碁局正面觀,可見有十七個花點
[size=-1]    
棋子
[size=-1]     
銀平脫合子(棋盒)                  金銀龜甲棋盤箱

有好者下必甚焉,影響所及, 棋道大昌。
平安時代清少納言在《枕草紙》中提到當時的游藝,就有踢、射箭、猜韻、圍棋和猜字。其中《貴人下棋》一段如是說:「聽說下圍棋,是高貴的人們玩的,他便解開直衣紐扣,心不在焉的樣子拾起棋子便下。對手是出身微賤的人,坐著一動不動,態度是戰戰兢兢,十分小心用另一隻手不斷地扯著下棋那隻手的袖子。他坐得離棋盤稍微遠些,彎下腰。如此下棋,有點意思。」(146)

[size=-1]平安時代對弈圖(中國瓷畫)
仁明天皇和醍醐天皇時,圍棋已十分盛行,兩位天皇甚至讓侍臣對弈,勝者有賞,負者罰酒。當時並出現了一位棋聖。

[size=-1]歌川國芳 (1861) 主馬佐酒田公時、尉碓井貞光(954~1021)、瀧口舍人源次綱

[size=-1]六十代醍醐天皇

 


[size=-1]歌川國芳.源氏雲浮世畫合 弘化(1844-48)

[size=-1]紫式部
[size=-1]源氏物語繪卷

[size=-1]源氏物語繪卷(部分):第三帖:空蟬畫面描寫源氏公子偷看名叫空蟬的女子(右方)下棋。

[size=-1]同上,另一來源
[size=-1]
同上,另一來源
[size=-1]
[size=-1]同上,蚌殼畫

[size=-1]源氏物語繪卷(部分):第四十四帖:竹河畫面左方描寫大小兩位女公子在弈棋。
[size=-1]
[size=-1]同上,另一來源

[size=-1]源氏物語繪卷(部分):第四十九帖:宿木畫面描寫天皇(右方面向觀眾)以下圍棋為名,欲招主角公子薰(右方背向觀眾)為駙馬。天皇有心相讓,很快就輸了,籍口將女兒嫁給他。公子薰很快便成了平安朝的要人。
[size=-1]上圖細部
[size=-1]《棋魂》中的藤原佐為據說就是平安朝 (806-1198) 的棋士
[size=-1]馬圍棋圖

[size=-1]日蓮聖人像
醍醐天皇和寬蓮:金枕頭的故事
這位棋聖原本是剃頭匠出身,名叫橘良利,後在仁和寺出家為僧,法名寬蓮(Kan Ran)。寬蓮起初對圍棋僅懂皮毛,做了和尚後,每天頌經念佛,飽食之餘,無所事事,便專心研究圍棋,果然進步神速,棋力之高,當時全國上下無一人能和他下對子棋,所以日本棋界人士都推崇他是第一位棋聖。
醍醐天皇很愛下棋,時常找人陪他弈棋,侍弈之人只有唯恐奉承不及,那肯在太歲頭上動土,自討沒趣,因此醍醐天皇經常大獲全勝。天皇常勝將軍當慣了,頗覺自己棋力不錯,耳聞寬蓮大名,便將其召進宮弈棋。當時,陪天皇弈棋乃光宗耀祖之事,不料寬蓮的架子比天皇還大,偏要讓天皇二子。天皇 大為不悅,可又不好發作,只得說:「你有必勝的把握嗎? 輸了可要砍頭的!」寬蓮不緊不慢地說:「我自問尚可與陛下爭一子之長短。」於是整枰對弈起來。周圍侍奉之人莫不為寬蓮捏一把汗,因為寬蓮輸了固然要被砍頭,即便贏了,惹動龍顏,恐怕腦袋仍然保不住,不由心中都在暗罵寬蓮糊塗。靜悄悄的殿堂內,只聽得棋子的啪聲。
若就二人棋力來說,和尚要贏一百目恐怕也不難,但寬蓮網開三面,故意搞成細棋。最後只剩下一個一目的劫了,打來打去,寬蓮的劫材剛好比天皇多一個,結果就贏了這一 目。這一來,不由天皇不服氣,一時高興,便送他一個御用的金枕頭作賞,約期再弈。
寬蓮和尚捧著金枕頭高高興興地出來,誰知一到門口,就被侍衛欄住了,將金枕頭沒收。寬蓮雖極力解說是天皇的禮物,但絲毫無用,只得悻悻而去。
第二次下完棋,天皇又送他一個金枕頭,這次他學乖了,將金枕頭藏於袖內,但出門時又被侍衛武士搜出來充公了。寬蓮連吃兩次啞巴虧,心有不甘,第三次便想了一個辦法,預先造好一只大小相仿的木枕頭,外邊鍍以金箔,藏在身上。這次天皇果然又賜金枕,他暗中真假對換,真枕貼身藏著,捧著假枕頭堂而皇之地走了出來。侍衛見了,當然又來找麻煩,寬蓮便裝作氣憤的樣子,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假枕丟到旁邊的一口枯井裡,侍衛果然中計,連忙喚人去撈,混亂之中,寬蓮趁機溜出。
回去之後,他把金枕頭賣了,就在仁和寺旁邊另造了一座彌勒寺,自已當起方丈來。 本來天皇二次三番賜寬蓮金枕頭,是明知他拿不出門去的,不料中了寬蓮金蟬脫殼的妙計,不禁哭笑不得。
不過,醍醐到底是位愛才的天皇,對寬蓮竟敢如此行騙倒也不計較,反而經常召寬蓮進宮對弈。後來,在寬蓮的悉心指導下,醍醐天皇棋力大長,達到寬蓮授先二的水平。
由於寬蓮受天皇恩寵,地位頗有些象我國唐朝的棋待詔,所以他研究圍棋更加起勁。公元931年,寬蓮將自己的新著《棋式》獻給天皇,這就是日木最早的一本棋書。可惜此書並沒有傳下來。《群書類從》也僅僅收集了一點殘存的內容。盡管如此,從中也可推斷出,寬蓮對一般的圍棋技法及戰略戰術是很有心得的。可惜寬蓮時代的人尚不知記譜,所以他的棋,一局也不曾傳下來。
佳人戲棋聖
醍醐天皇延喜年間,寬蓮和尚集日本六百年來圍棋發展之大成,使棋界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確實是個了不起 的人物。大凡歷史上的出名人物,必會有許多關於他的軼事流傳下來,寬蓮當然也不例外。在《今昔物語》上就記載了 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天,寬蓮照例進宮陪天皇弈棋完畢,乘車返回彌勒寺。其時正是春季,寬蓮倚坐車內,觀賞那遍野青翠的春色,忽想起四海之內竟無一個能與之手談的對手,頗有一點孤獨感。正行間,只見道旁站著一個容貌清秀的女童,面含微笑向寬蓮車後的伴童招手。寬蓮即命伴童前去詢問,不多時,伴童奔回道:「那個女孩兒說她家就住在附近,希望您能順便去一趟,她主人有要事相告。」寬蓮不禁暗自奇怪,便說道:「那就去看看吧。」於是女童在前引 路,寬蓮驅車後隨。
行不多久,至土禦門和道祖大路的附近,便見顯出一座庭院來。寬蓮下車進入院內。女童道:「這便是寒舍,請進屋吧。」寬蓮進得屋內,只覺香氣陣陣,屋內擺設甚是樸雅,正對門口的牆上挂著一副竹簾,簾內似還有個房間,離竹簾約二尺處端端正正放著一張棋盤,盤上並列擺著兩隻棋罐,只是連個人影也沒有。
寬蓮正自狐疑,忽聽簾內有人說道:「請法師坐於盤側吧。」聲音極甜美,顯然是位妙齡女子。 那女子又接著道:「聽說法師乃舉世無敵的圍棋名手,非常希望能與法師弈上一局,請務必滿足我的願望。我的父親曾教過我下棋,並吩咐多少要學會一點兒,但他去世以後,這種游戲我就再也不曾玩過。正巧,聽說法師要從這附近路過,所以特意使人相請。」寬蓮作出很惶恐的樣子,含笑道:「此事倒真有趣兒,那麼,怎麼下呢?讓你幾個子呢?」說著,便跪坐在棋盤旁的坐墊上。寬蓮偷眼望去,隱約見那簾內女子,身形婀娜,雖看不清面容,想必是位絕色佳人。和尚不敢再看,忙伸手拿起一隻棋罐放在膝旁,正欲將另一隻棋罐送過去,只聽那女子道:「請把這兩隻棋罐都放在您那兒。」

寬蓮莫明其妙,也只好把另一隻棋罐放於膝旁,揭開蓋子,靜候那女子出來對局。不料,人未出來,卻從簾中伸出一根白色的木棒,正指在天元上。只聽那女子說道:「請把我的棋子放在這兒。」寬蓮聞言一怔,心想:「原來這女子全然不懂棋規,竟然要和我下對子棋!」不過他畢竟是有道的高僧,肚量極大,轉念一想:「也罷,姑且就陪她弈一局吧。」於是依女子之言將她的棋子放於天元,接著自己也下了一著。女子再 用棒指示,寬蓮便又依她所指放一枚棋子,然後自己下子, 二人就這樣對弈起來。
開始,寬蓮只當是鬧著玩,根本未曾將那女子放在眼里,哪知過不多久,便覺著不大對勁。那女子的著法看似輕描淡寫,卻是著著羅網,步步陷阱,直把個寬蓮殺得汗流浹背。寬蓮號稱棋聖,本領自然不凡,當即使出渾身解數,力求擺脫苦境。偏那女子又走出許多匪夷所思的怪招來,饒是寬蓮身經百戰,也再抵擋不住。跟看著盤上自己的子竟然沒幾個是活的,不由發起呆來。那女子卻以嘲笑的口吻,一個勁地勸道:「再弈一局吧……」
寬蓮心想,「人世間怎會這等神妙的著法?這女子情狀詭異,莫非……」地越想越怕,連忙爬起身,連鞋都沒敢穿,飛奔出屋,登上車一溜煙地逃走了。
第二天,醍醐天皇聞知此事,大吃一驚,立即派使者去請那女子,但已人去樓空,只有一個老尼坐於院中。使者再問時,那尼姑道:「那女子是從遠方來的,在此借宿了五六日,昨晚已歸去了。」

[size=-1]歌川國芳(作於1843).源賴光 (948-1021) 公館土蜘作妖怪圖
[size=-1]佐藤四郎忠信是平安、鐮倉時代交替之際之武將,號稱「本朝水滸傳豪傑八百人」之一。
歌川國芳此畫作於天保1年(1830),描寫佐藤以棋盤為武器攻擊敵人。
[size=-1]歌川國芳此畫作於安政2年(1855),主題同上。
 
[size=-1]    日蓮上人像       日蓮上人墓        日朗像   
平安後期戰亂頻仍,圍棋也有衰落的跡象。到了鐮倉時代,由於出了日蓮、日朗、如佛、玄尊等僧侶棋手,圍棋再度在日本流行起來。
日蓮(1222-1282)在日本可是大大有名的高僧,為「日蓮宗」的開山祖師。此人極是聰慧,棋藝當然也很高明。在日本現存的古棋譜中,最古的當推日蓮與其弟子吉祥丸(又名日朗)的對局譜。這局棋據說是弈於深草天皇的建長五年(1253),地點是松葉谷的草庵。其時日蓮三十二歲,吉祥丸僅十一歲。
到了室町時代,圍棋已全面普及化:庶人、武士、商人、農民也以此為樂。

[size=-1]源氏物語繪卷:第三帖:空蟬
[size=-1]
一、圍棋傳入日本

[size=-1]黃[size=-1]遵憲(1848-1905年)《日本國志》中有關圍棋的記載
真備傳棋
圍棋傳入日本,是圍棋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圍棋能有今天這個繁榮昌盛的局面,與日本人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公元57年,日本遣使來中國。《後漢書》、《三國志》都比較詳細地記載了當時中日文化和經濟交流的情況。公元六世紀末以後,中日交往愈加密切。尤其是我國唐朝時,日本多次派遣使者來中國,在中國流行的圍棋遊戲不能不對他們產生影響。同使團一起入華的留學生吉備真備(695?-775)、辯正等都是圍棋愛好者。《懷風藻.辯正詩序》提到辯正的棋藝頗高,且曾與當時還在藩邸的唐玄宗下過棋。
享保12年(1727)正月29日,日本圍棋四大門派(本因坊、安井、井上、林)掌門人曾簽署了一張書狀,上面說道:「圍棋創自堯舜,由吉備公傳來」。日本之有圍棋,一般傳說,乃是認為是吉備真備於天平七年(735)從中國傳過去的。
《續日本紀》卷33說:「寶龜六年十月二日,前右大臣吉備真備逝去。我朝學生名播唐國者唯大臣及朝衡(即阿倍仲麻呂 Abe no Nakamaru)二人。」對二人極言贊賞。
養老元年(717,開元五年)7月,日本第9次遣唐使,吉備和仲麻呂(698-770)以留學生份隨行,時吉備23歲,仲麻呂小他3歲,二人情同手足。這次遣唐使團共557人,規模浩大。
仲麻呂歷仕唐肅宗、代宗二朝,於大歷五年(770)死在大唐,年七十。


[size=-1]在西安之仲麻呂像
[size=-1]
[size=-1]新京劇《楊貴妃與阿倍仲麻呂》劇照

[size=-1]今日福岡。當年遣唐使船出發地點

[size=-1]遣唐使船隻
[size=-1]
遣唐使入唐路徑

[size=-1]倭國使

[size=-1]吉備偷吃白子一顆(吉備大臣入唐繪卷)

[size=-1]吉備另一畫像

[size=-1]吉備大臣塑像
[size=-1]
吉備真備圍棋木刻
陰魂助弈
吉備聰明絕頂,入唐之後,「諸道藝能博達」,唐人要為難他,殺他的銳氣。據大江匡房的《江談抄.吉備入唐軼事》載:
第一關是「文選」,由唐儒三十人出題,仲麻呂的鬼魂忽然出現,帶吉備隱身飛行至文選講所暗記答案,結果當然過關。
第二關是「圍棋」,吉備拿白子,唐人拿黑子(唐時白先黑後),吉備得鬼陰助,竟下成和局。吉備乘唐人疏忽偷吃黑子一顆,局終唐人輸了。唐人猜疑,用卜法算出一子在吉備腹中,遂逼之服瀉藥。豈料先前鬼已教吉備吃了「呵梨勒丸」(有關訶梨勒樹之記載見《南部新書》卷七)止瀉劑,「以止封不瀉之」,吉備才贏了這盤「臭棋」。
據《金烏玉兔集》,與吉備對弈的唐人是唐朝國手雍州人玄東,不過故事中黑白相反,旁邊觀戰的還有玄東的妻子隆昌。隆昌目算其夫將輸半子,乃偷吃黑子一顆,企圖反敗為勝。吉備不服,請出庫內秦鏡(X光?),將隆昌照得五臟畢現,結果得直。

[size=-1]日本.吉備及吳太尉玄東對局圖
左起隆昌、仲麻呂的鬼魂、玄東、吉備

[size=-1]豐原國周取材自戲劇之畫作:左起:吉備、隆昌、玄東(明治6年,1873)

[size=-1]歌川國芳.人形見立神儒佛(前景為十八羅漢之一賓頭盧尊者)(安政3年,1856)
無論如何,吉備大概是勝了這局棋了。
不過,其實在吉備留唐之前二十年 (701) 頒佈之《大宗令》有禁止僧尼傳習音樂和博弈的規定,但又注明箏和圍棋不在此限,故吉備傳棋之說不大可信。
《懷風藻 》中弁正詩序提到,學問僧弁正在唐時下得一手好棋,曾經和當時尚在藩邸的唐玄宗對過弈。
淺田宗伯《皇國名醫傳.藤原永全條》載:「永全,天智(38代)天皇侍醫…其祖劉伯陽,避王莽亂歸化,其孫春平,出使西域,圍棋傳來。」另一說謂欽明帝十三年,百濟獻佛像經書等,圍棋由朝鮮傳入。平山菊次郎所著的《簡明日本圍棋史》也說:「圍棋經過朝鮮半島傳到日本,約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大和朝初期(相當於我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諸說中,以圍棋先由中國傳到韓國,再由韓國傳到日本之說最有可能。
《續日本紀.天平十年》七日條稱,大伴宿禰子虫與中臣宮處連東人「政事之隙,相共圍棋」,一天,兩人話不技投機,大伴宿竟將中臣砍死。之後的孝謙天皇也喜歡下棋,圍棋越發在日本興盛起來。
唐末曾被任命為遣唐使的菅原道真 (845—903) 博學多才,曾以漢文寫下過不少圍棋詩。其中一首名《山家晚秋》,寫與友人對弈:
   數局圍棋招坐隱,三分淺酌飲忘憂。若教天下知交意,真實逍遙獨此秋。
其基本意象源於中國圍棋傳說,而其中所體現的人生情趣,清幽閑靜、淺酌忘憂,作仙界逍遙之游,與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隱逸情趣也頗多相通之處,從中可看出中國審美文化的影響。
由於日本的天皇是所謂「萬世一系」的,其間雖不免有 武士對立、群雄割據的局面,但比起我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情形來,的確要太平得多。國家一太平,棋弈之道自然 容易發揚光大,加之從45代聖武天皇到49代光仁天皇都好弈,於是圍棋在日本開始成為一種朝儀,做官的非懂不可。
 
[size=-1]45代聖武天皇(左2)                  49代光仁天皇

[size=-1]木畫紫檀碁局:唐朝送給聖武天皇的禮物,現藏於正倉院

 


木畫紫檀碁局正面觀,可見有十七個花點
[size=-1]    
棋子
[size=-1]     
銀平脫合子(棋盒)                  金銀龜甲棋盤箱

有好者下必甚焉,影響所及, 棋道大昌。
平安時代清少納言在《枕草紙》中提到當時的游藝,就有踢、射箭、猜韻、圍棋和猜字。其中《貴人下棋》一段如是說:「聽說下圍棋,是高貴的人們玩的,他便解開直衣紐扣,心不在焉的樣子拾起棋子便下。對手是出身微賤的人,坐著一動不動,態度是戰戰兢兢,十分小心用另一隻手不斷地扯著下棋那隻手的袖子。他坐得離棋盤稍微遠些,彎下腰。如此下棋,有點意思。」(146)

[size=-1]平安時代對弈圖(中國瓷畫)
仁明天皇和醍醐天皇時,圍棋已十分盛行,兩位天皇甚至讓侍臣對弈,勝者有賞,負者罰酒。當時並出現了一位棋聖。

[size=-1]歌川國芳 (1861) 主馬佐酒田公時、尉碓井貞光(954~1021)、瀧口舍人源次綱

[size=-1]六十代醍醐天皇

 


[size=-1]歌川國芳.源氏雲浮世畫合 弘化(1844-48)

[size=-1]紫式部
[size=-1]源氏物語繪卷

[size=-1]源氏物語繪卷(部分):第三帖:空蟬畫面描寫源氏公子偷看名叫空蟬的女子(右方)下棋。

[size=-1]同上,另一來源
[size=-1]
同上,另一來源
[size=-1]
[size=-1]同上,蚌殼畫

[size=-1]源氏物語繪卷(部分):第四十四帖:竹河畫面左方描寫大小兩位女公子在弈棋。
[size=-1]
[size=-1]同上,另一來源

[size=-1]源氏物語繪卷(部分):第四十九帖:宿木畫面描寫天皇(右方面向觀眾)以下圍棋為名,欲招主角公子薰(右方背向觀眾)為駙馬。天皇有心相讓,很快就輸了,籍口將女兒嫁給他。公子薰很快便成了平安朝的要人。
[size=-1]上圖細部
[size=-1]《棋魂》中的藤原佐為據說就是平安朝 (806-1198) 的棋士
[size=-1]馬圍棋圖

[size=-1]日蓮聖人像
醍醐天皇和寬蓮:金枕頭的故事
這位棋聖原本是剃頭匠出身,名叫橘良利,後在仁和寺出家為僧,法名寬蓮(Kan Ran)。寬蓮起初對圍棋僅懂皮毛,做了和尚後,每天頌經念佛,飽食之餘,無所事事,便專心研究圍棋,果然進步神速,棋力之高,當時全國上下無一人能和他下對子棋,所以日本棋界人士都推崇他是第一位棋聖。
醍醐天皇很愛下棋,時常找人陪他弈棋,侍弈之人只有唯恐奉承不及,那肯在太歲頭上動土,自討沒趣,因此醍醐天皇經常大獲全勝。天皇常勝將軍當慣了,頗覺自己棋力不錯,耳聞寬蓮大名,便將其召進宮弈棋。當時,陪天皇弈棋乃光宗耀祖之事,不料寬蓮的架子比天皇還大,偏要讓天皇二子。天皇 大為不悅,可又不好發作,只得說:「你有必勝的把握嗎? 輸了可要砍頭的!」寬蓮不緊不慢地說:「我自問尚可與陛下爭一子之長短。」於是整枰對弈起來。周圍侍奉之人莫不為寬蓮捏一把汗,因為寬蓮輸了固然要被砍頭,即便贏了,惹動龍顏,恐怕腦袋仍然保不住,不由心中都在暗罵寬蓮糊塗。靜悄悄的殿堂內,只聽得棋子的啪聲。
若就二人棋力來說,和尚要贏一百目恐怕也不難,但寬蓮網開三面,故意搞成細棋。最後只剩下一個一目的劫了,打來打去,寬蓮的劫材剛好比天皇多一個,結果就贏了這一 目。這一來,不由天皇不服氣,一時高興,便送他一個御用的金枕頭作賞,約期再弈。
寬蓮和尚捧著金枕頭高高興興地出來,誰知一到門口,就被侍衛欄住了,將金枕頭沒收。寬蓮雖極力解說是天皇的禮物,但絲毫無用,只得悻悻而去。
第二次下完棋,天皇又送他一個金枕頭,這次他學乖了,將金枕頭藏於袖內,但出門時又被侍衛武士搜出來充公了。寬蓮連吃兩次啞巴虧,心有不甘,第三次便想了一個辦法,預先造好一只大小相仿的木枕頭,外邊鍍以金箔,藏在身上。這次天皇果然又賜金枕,他暗中真假對換,真枕貼身藏著,捧著假枕頭堂而皇之地走了出來。侍衛見了,當然又來找麻煩,寬蓮便裝作氣憤的樣子,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假枕丟到旁邊的一口枯井裡,侍衛果然中計,連忙喚人去撈,混亂之中,寬蓮趁機溜出。
回去之後,他把金枕頭賣了,就在仁和寺旁邊另造了一座彌勒寺,自已當起方丈來。 本來天皇二次三番賜寬蓮金枕頭,是明知他拿不出門去的,不料中了寬蓮金蟬脫殼的妙計,不禁哭笑不得。
不過,醍醐到底是位愛才的天皇,對寬蓮竟敢如此行騙倒也不計較,反而經常召寬蓮進宮對弈。後來,在寬蓮的悉心指導下,醍醐天皇棋力大長,達到寬蓮授先二的水平。
由於寬蓮受天皇恩寵,地位頗有些象我國唐朝的棋待詔,所以他研究圍棋更加起勁。公元931年,寬蓮將自己的新著《棋式》獻給天皇,這就是日木最早的一本棋書。可惜此書並沒有傳下來。《群書類從》也僅僅收集了一點殘存的內容。盡管如此,從中也可推斷出,寬蓮對一般的圍棋技法及戰略戰術是很有心得的。可惜寬蓮時代的人尚不知記譜,所以他的棋,一局也不曾傳下來。
佳人戲棋聖
醍醐天皇延喜年間,寬蓮和尚集日本六百年來圍棋發展之大成,使棋界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確實是個了不起 的人物。大凡歷史上的出名人物,必會有許多關於他的軼事流傳下來,寬蓮當然也不例外。在《今昔物語》上就記載了 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天,寬蓮照例進宮陪天皇弈棋完畢,乘車返回彌勒寺。其時正是春季,寬蓮倚坐車內,觀賞那遍野青翠的春色,忽想起四海之內竟無一個能與之手談的對手,頗有一點孤獨感。正行間,只見道旁站著一個容貌清秀的女童,面含微笑向寬蓮車後的伴童招手。寬蓮即命伴童前去詢問,不多時,伴童奔回道:「那個女孩兒說她家就住在附近,希望您能順便去一趟,她主人有要事相告。」寬蓮不禁暗自奇怪,便說道:「那就去看看吧。」於是女童在前引 路,寬蓮驅車後隨。
行不多久,至土禦門和道祖大路的附近,便見顯出一座庭院來。寬蓮下車進入院內。女童道:「這便是寒舍,請進屋吧。」寬蓮進得屋內,只覺香氣陣陣,屋內擺設甚是樸雅,正對門口的牆上挂著一副竹簾,簾內似還有個房間,離竹簾約二尺處端端正正放著一張棋盤,盤上並列擺著兩隻棋罐,只是連個人影也沒有。
寬蓮正自狐疑,忽聽簾內有人說道:「請法師坐於盤側吧。」聲音極甜美,顯然是位妙齡女子。 那女子又接著道:「聽說法師乃舉世無敵的圍棋名手,非常希望能與法師弈上一局,請務必滿足我的願望。我的父親曾教過我下棋,並吩咐多少要學會一點兒,但他去世以後,這種游戲我就再也不曾玩過。正巧,聽說法師要從這附近路過,所以特意使人相請。」寬蓮作出很惶恐的樣子,含笑道:「此事倒真有趣兒,那麼,怎麼下呢?讓你幾個子呢?」說著,便跪坐在棋盤旁的坐墊上。寬蓮偷眼望去,隱約見那簾內女子,身形婀娜,雖看不清面容,想必是位絕色佳人。和尚不敢再看,忙伸手拿起一隻棋罐放在膝旁,正欲將另一隻棋罐送過去,只聽那女子道:「請把這兩隻棋罐都放在您那兒。」

寬蓮莫明其妙,也只好把另一隻棋罐放於膝旁,揭開蓋子,靜候那女子出來對局。不料,人未出來,卻從簾中伸出一根白色的木棒,正指在天元上。只聽那女子說道:「請把我的棋子放在這兒。」寬蓮聞言一怔,心想:「原來這女子全然不懂棋規,竟然要和我下對子棋!」不過他畢竟是有道的高僧,肚量極大,轉念一想:「也罷,姑且就陪她弈一局吧。」於是依女子之言將她的棋子放於天元,接著自己也下了一著。女子再 用棒指示,寬蓮便又依她所指放一枚棋子,然後自己下子, 二人就這樣對弈起來。
開始,寬蓮只當是鬧著玩,根本未曾將那女子放在眼里,哪知過不多久,便覺著不大對勁。那女子的著法看似輕描淡寫,卻是著著羅網,步步陷阱,直把個寬蓮殺得汗流浹背。寬蓮號稱棋聖,本領自然不凡,當即使出渾身解數,力求擺脫苦境。偏那女子又走出許多匪夷所思的怪招來,饒是寬蓮身經百戰,也再抵擋不住。跟看著盤上自己的子竟然沒幾個是活的,不由發起呆來。那女子卻以嘲笑的口吻,一個勁地勸道:「再弈一局吧……」
寬蓮心想,「人世間怎會這等神妙的著法?這女子情狀詭異,莫非……」地越想越怕,連忙爬起身,連鞋都沒敢穿,飛奔出屋,登上車一溜煙地逃走了。
第二天,醍醐天皇聞知此事,大吃一驚,立即派使者去請那女子,但已人去樓空,只有一個老尼坐於院中。使者再問時,那尼姑道:「那女子是從遠方來的,在此借宿了五六日,昨晚已歸去了。」

[size=-1]歌川國芳(作於1843).源賴光 (948-1021) 公館土蜘作妖怪圖
[size=-1]佐藤四郎忠信是平安、鐮倉時代交替之際之武將,號稱「本朝水滸傳豪傑八百人」之一。
歌川國芳此畫作於天保1年(1830),描寫佐藤以棋盤為武器攻擊敵人。
[size=-1]歌川國芳此畫作於安政2年(1855),主題同上。
 
[size=-1]    日蓮上人像       日蓮上人墓        日朗像   
平安後期戰亂頻仍,圍棋也有衰落的跡象。到了鐮倉時代,由於出了日蓮、日朗、如佛、玄尊等僧侶棋手,圍棋再度在日本流行起來。
日蓮(1222-1282)在日本可是大大有名的高僧,為「日蓮宗」的開山祖師。此人極是聰慧,棋藝當然也很高明。在日本現存的古棋譜中,最古的當推日蓮與其弟子吉祥丸(又名日朗)的對局譜。這局棋據說是弈於深草天皇的建長五年(1253),地點是松葉谷的草庵。其時日蓮三十二歲,吉祥丸僅十一歲。
到了室町時代,圍棋已全面普及化:庶人、武士、商人、農民也以此為樂。

[size=-1]源氏物語繪卷:第三帖:空蟬
[size=-1]
一、圍棋傳入日本

[size=-1]黃[size=-1]遵憲(1848-1905年)《日本國志》中有關圍棋的記載
真備傳棋
圍棋傳入日本,是圍棋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圍棋能有今天這個繁榮昌盛的局面,與日本人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公元57年,日本遣使來中國。《後漢書》、《三國志》都比較詳細地記載了當時中日文化和經濟交流的情況。公元六世紀末以後,中日交往愈加密切。尤其是我國唐朝時,日本多次派遣使者來中國,在中國流行的圍棋遊戲不能不對他們產生影響。同使團一起入華的留學生吉備真備(695?-775)、辯正等都是圍棋愛好者。《懷風藻.辯正詩序》提到辯正的棋藝頗高,且曾與當時還在藩邸的唐玄宗下過棋。
享保12年(1727)正月29日,日本圍棋四大門派(本因坊、安井、井上、林)掌門人曾簽署了一張書狀,上面說道:「圍棋創自堯舜,由吉備公傳來」。日本之有圍棋,一般傳說,乃是認為是吉備真備於天平七年(735)從中國傳過去的。
《續日本紀》卷33說:「寶龜六年十月二日,前右大臣吉備真備逝去。我朝學生名播唐國者唯大臣及朝衡(即阿倍仲麻呂 Abe no Nakamaru)二人。」對二人極言贊賞。
養老元年(717,開元五年)7月,日本第9次遣唐使,吉備和仲麻呂(698-770)以留學生份隨行,時吉備23歲,仲麻呂小他3歲,二人情同手足。這次遣唐使團共557人,規模浩大。
仲麻呂歷仕唐肅宗、代宗二朝,於大歷五年(770)死在大唐,年七十。


[size=-1]在西安之仲麻呂像
[size=-1]
[size=-1]新京劇《楊貴妃與阿倍仲麻呂》劇照

[size=-1]今日福岡。當年遣唐使船出發地點

[size=-1]遣唐使船隻
[size=-1]
遣唐使入唐路徑

[size=-1]倭國使

[size=-1]吉備偷吃白子一顆(吉備大臣入唐繪卷)

[size=-1]吉備另一畫像

[size=-1]吉備大臣塑像
[size=-1]
吉備真備圍棋木刻

[size=-1]黃[size=-1]遵憲(1848-1905年)《日本國志》中有關圍棋的記載
真備傳棋
圍棋傳入日本,是圍棋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圍棋能有今天這個繁榮昌盛的局面,與日本人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公元57年,日本遣使來中國。《後漢書》、《三國志》都比較詳細地記載了當時中日文化和經濟交流的情況。公元六世紀末以後,中日交往愈加密切。尤其是我國唐朝時,日本多次派遣使者來中國,在中國流行的圍棋遊戲不能不對他們產生影響。同使團一起入華的留學生吉備真備(695?-775)、辯正等都是圍棋愛好者。《懷風藻.辯正詩序》提到辯正的棋藝頗高,且曾與當時還在藩邸的唐玄宗下過棋。
享保12年(1727)正月29日,日本圍棋四大門派(本因坊、安井、井上、林)掌門人曾簽署了一張書狀,上面說道:「圍棋創自堯舜,由吉備公傳來」。日本之有圍棋,一般傳說,乃是認為是吉備真備於天平七年(735)從中國傳過去的。
《續日本紀》卷33說:「寶龜六年十月二日,前右大臣吉備真備逝去。我朝學生名播唐國者唯大臣及朝衡(即阿倍仲麻呂 Abe no Nakamaru)二人。」對二人極言贊賞。
養老元年(717,開元五年)7月,日本第9次遣唐使,吉備和仲麻呂(698-770)以留學生份隨行,時吉備23歲,仲麻呂小他3歲,二人情同手足。這次遣唐使團共557人,規模浩大。
仲麻呂歷仕唐肅宗、代宗二朝,於大歷五年(770)死在大唐,年七十。


[size=-1]在西安之仲麻呂像
[size=-1]
[size=-1]新京劇《楊貴妃與阿倍仲麻呂》劇照

[size=-1]今日福岡。當年遣唐使船出發地點

[size=-1]遣唐使船隻
[size=-1]
遣唐使入唐路徑

[size=-1]倭國使

[size=-1]吉備偷吃白子一顆(吉備大臣入唐繪卷)

[size=-1]吉備另一畫像

[size=-1]吉備大臣塑像
[size=-1]
吉備真備圍棋木刻

[size=-1]黃[size=-1]遵憲(1848-1905年)《日本國志》中有關圍棋的記載
真備傳棋圍棋傳入日本,是圍棋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圍棋能有今天這個繁榮昌盛的局面,與日本人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公元57年,日本遣使來中國。《後漢書》、《三國志》都比較詳細地記載了當時中日文化和經濟交流的情況。公元六世紀末以後,中日交往愈加密切。尤其是我國唐朝時,日本多次派遣使者來中國,在中國流行的圍棋遊戲不能不對他們產生影響。同使團一起入華的留學生吉備真備(695?-775)、辯正等都是圍棋愛好者。《懷風藻.辯正詩序》提到辯正的棋藝頗高,且曾與當時還在藩邸的唐玄宗下過棋。
享保12年(1727)正月29日,日本圍棋四大門派(本因坊、安井、井上、林)掌門人曾簽署了一張書狀,上面說道:「圍棋創自堯舜,由吉備公傳來」。日本之有圍棋,一般傳說,乃是認為是吉備真備於天平七年(735)從中國傳過去的。
《續日本紀》卷33說:「寶龜六年十月二日,前右大臣吉備真備逝去。我朝學生名播唐國者唯大臣及朝衡(即阿倍仲麻呂 Abe no Nakamaru)二人。」對二人極言贊賞。
養老元年(717,開元五年)7月,日本第9次遣唐使,吉備和仲麻呂(698-770)以留學生份隨行,時吉備23歲,仲麻呂小他3歲,二人情同手足。這次遣唐使團共557人,規模浩大。
仲麻呂歷仕唐肅宗、代宗二朝,於大歷五年(770)死在大唐,年七十。

[size=-1]在西安之仲麻呂像
[size=-1]
[size=-1]新京劇《楊貴妃與阿倍仲麻呂》劇照

[size=-1]今日福岡。當年遣唐使船出發地點

[size=-1]遣唐使船隻
[size=-1]
遣唐使入唐路徑

[size=-1]倭國使

[size=-1]吉備偷吃白子一顆(吉備大臣入唐繪卷)

[size=-1]吉備另一畫像

[size=-1]吉備大臣塑像
[size=-1]
吉備真備圍棋木刻

 4,447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