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時代  

Published by deepthink on

三、明治時代

[size=-1]最後一位將軍:德川慶喜

[size=-1]身穿日本傳統服裝的明治天皇

[size=-1]十九世紀版畫

[size=-1]猴兔對弈

[size=-1]河鍋曉齋.《小鬼弈棋》 明治13年(1880)左右

[size=-1]楊洲周延 美人下棋圖 明治35年(1902)

[size=-1]明治明代學英日詞語對照表 諅叫 Checker Board,將棋才叫 Game of Chess
窮途末路的四大家 話說御城棋自廢止以來,日本棋界便開始走下坡路了。秀甫滯留京都之時,由於幕府的津貼一再削減,四大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慶應三年(1867)十月十三日,日本天皇下密詔討幕。第二年,幕府軍在京都郊外的伏見、鳥羽的決戰中,被倒幕派軍隊打敗,統冶日本達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於是天皇改元明治,開始了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的成功,使日本順利的踏進近代化之路,其中的幕後功臣,無不首推「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在當時,王政之所以復興,各藩勢力之所以能結合,幕府之所以能倒,封建制度之所以能廢除,主力在於薩摩藩,當然薩州藩士領袖人物的西鄉隆盛,佔了糾合群雄的地位。

[size=-1]西鄉隆盛像
西鄉隆盛生於文政十年(1827),由於家境貧寒,十八歲時擔任「郡方書役助」來貼補家用,且另與大久保一藏、有村俊齋等人,一同研讀「近思錄」,學習王陽明學說,並在無參禪師門下參禪。二十八歲時,隨著藩主島津齊彬到江戶去。此時適逢將軍繼嗣問題,全國分為兩派,一派為德川慶喜,一派為德川家茂。西鄉隆盛則加入慶喜派,而四處奔波。安政五年(1858年) ,因為「安政之大獄」,也就是在安政年間,鎮壓擁護慶喜派的人之大獄,西鄉隆盛保護著被幕府追殺的僧月照返回故鄉。萬萬沒想到薩摩藩也對他們加以追殺,於是兩人投身錦江灣自盡。西鄉隆盛因大難不死,而被處以流刑。
1864年,西鄉回到薩摩藩之後,在倒幕運動中,不斷的展現他的爆發力。1868年他擔任征討大總督參謀,與敵軍談判下,不浪費一兵一力的進入江戶城。他在返鄉時急流勇退,拒絕擔任比藩主地位還要高的職位,視名利為糞土,視死如歸。但是在維新政府的改革之下,下級武士的生活日漸窮困,在實施征兵令之後,武士的軍事權又再度喪失,為了打開此僵局,亦使西鄉隆盛興起「征韓」的念頭。然當前此遣往歐美考察的岩倉具視、大久保力通、木下孝允一行人回國以後,認為應該以解決國內各種問題為優先,等一切安頓好,再解決對外的事物,因此推翻「 征韓」之議,隆盛亦遂憤下野。
下野以後,西鄉返回鹿兒島辦學校作育英才。在明治七年 (1877) 的佐賀之亂(此為第一次大規模的士族叛亂,以因主張征韓失敗而歸鄉的前任參議江藤新平為首) 結束不久,隆盛所辦的學校之學生和 下級武士擁為統帥,攻擊位於雄本的軍營。政府立刻調兵予以鎮壓,同年九月二十四日,舉兵反抗政府失敗 。西鄉隆盛於鹿兒島近郊之城山切腹自殺,享年四十一歲,此謂西南戰爭。
西鄉隆盛雖然失敗了,然而他的人格,最受日本人所喜愛。到今日,他的精神,一直支配著日本全部政黨。西鄉最後日子雖與政府大軍對抗,然其本人視死如歸,竟日以圍棋渡日,並作詩云:「百戰功無半歲間,首邱幸得返家山,笑儂向死如仙客,盡日洞中棋響閒。」可見其達觀之人格以及對圍棋的愛好。
明治維新,對全日本來說是一大轉機,但對棋壇四大家則是一大悶棍。元老們溜的溜,跑的跑了。新人新政,雖然一並暫維舊規,但五十石俸米已減至十三石了。而且維新之初,百廢待舉,平民百姓哪有功夫來弈棋?是故證書乏人申請,干脆絕了收入。弄得四大家家督捉襟見肘,卯吃寅糧,門下弟子也大半改行他去。最不幸的是本因坊家。
明治二年,政府發出通知,要把本因坊家世居的房屋撥給維新功臣居住。此訊如晴天霹靂,唬得秀和魂飛天外,馬上內外打點,請求收回成命。否則的話,不但樹倒猢猻散,十幾代祖宗的積業毀於一旦,連自已安身之地都沒有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又付了若干地稅,上面才算准以續居。當時坊門家日無隔夜糧,又沒有任何收入,眼看就混不下去了,只得掃除出幾間房子出租,靠房租糊口。好在時值戰後,時勢變遷,投宿者每日不絕,暫時尚能維持。卻不料由此埋了禍根。這些借宿之人半夜打牌喝酒,一不小心碰翻油燈釀成火災。日本式房屋乃全木結構,最怕火燒,更兼時值隆冬,風助火勢,登時就不可收拾。把個本因坊道場燒成一片灰炭。僅有的一點備急積蓄全付之一炬,其狀慘不忍睹。 次日坊門師徒只得在廢址上搭個窩棚,勉強安頓。多虧坊門倉庫離住宅較遠,幸免於禍,變賣渡日尚可喝口薄粥。秀和天生的硬脾氣,雖逢此大難,也不肯自降身份去求助別人,領著弟子苦苦支撐。
明治四年,維新政府下令索回俸米,換句話就是說政府不再津貼,任棋士們自生自滅了。事實上,一年只有十三石俸米,取消不取消已無所謂,但此舉對四大家心理上的打擊著實不小。
可憐秀和漏屋偏遭連陰雨,破船又遇頂頭風。眼見弈道衰落,每況愈下,回顧往日之隆盛,恍如隔世一般。此中歲月,秀和神情恍惚,終日以淚洗面,二年後便一病不 起,享年只有五十四歲。
秀和一生並無著述,但收徒極多,而且成器者也極多,是其一大長處。日後,力挽狂瀾重振弈風的方圓社,其中重要人物,幾乎都是秀和的弟子。所以,日本棋壇有今日盛況,頗得力於秀和的提倡之功!
秀和死後,長子秀悅繼位,是為第十五世本因坊,也是第一位自父親手中接過衣缽的本因坊。當時秀悅二十二歲,棋力已有六段,比起其餘三家掌門人:井上家的松本因碩、安井家的十世算英、林家的秀榮三個五段來,秀悅還算高出一籌,並不辱沒「本因坊」三字。無奈任何人如有一技突出,那麼此人對於人情世故之應酬本領,必然略遜,何況秀悅自小便浸在黑白子中,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 不曉得做人有這般難法。更兼時值維新大變革後,社會尚未安定,度日之艱難,連飽經風霜的秀和都經受不住,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當然更不濟事了。那秀悅年少氣盛,禁不得幾個不如意,焦慮憂愁之下,精神便不對頭了。
一日傍晚,某棋友在家招待幾位客人吃晚飯,正飲酒間,忽見秀悅懷揣短刀,手提明晃晃利刃,闖將進來。進門便道:「不好了!後面有大群惡漢欲追殺我,望君助我一臂之力!」眾人見他神情惶急,語不成聲,皆信以為真,連忙出門去看,不料人影皆無。正疑惑間,只見那秀悅猛竄出來,四下揮刀虛砍,口中連連喊殺。眾人大驚,方知他神智失常。幸虧客人中有會武者,奪下秀悅手中之刀,將他送回坊 門。此後,秀悅病情愈甚,竟把廚房菜刀偷出來亂揮亂砍,嚇得眾人四下奔逃。親屬無奈,只得晝夜監護,不敢怠懈。可憐坊門既逢天災,又遭人禍,愈發陷入凄慘境地。
井上家松本因碩,人緣最不好,能力又有限,按說生存不易,幸虧門下有個得力弟子小林鐵次郎出謀劃策,老早安排好後路,在關西方面發展,另辟生路,總算渡過難關。
安井家存底最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故而家督算英的日子還好過一些。

[size=-1]秀榮
此時,林家的掌門人為十三世秀榮。秀榮乃本因坊秀和的次子,元治元年(1864)過繼林家為跡目,三年後繼任林家掌門人。林家的棋歷來就不如其他三家,全仗著祖上留下的產業渡日,故而棋所、御城棋的廢止,俸米的歸還等,對林家的打擊還不算致命。苦心經營之下,衣食住行尚無問題。
至於四家之外的其他棋士,則紛紛自找生路。有能力者去做官、經商,無能力者或當兵或做工,實在無路可走者,只好沿街教棋混飯吃。所以當時棋士的地位一落千丈,其生活實在不比乞丐好多少。
再說本因坊秀悅患病後,弟弟秀榮、秀元 (秀和的第三子) 到處請名醫為其醫冶,無奈總不見好轉。秀榮雖巳是林家掌門人,但林柏榮的遺嫡也就是秀榮的養母美喜子對其甚有戒心,尤其坊門遭火災後,她唯恐秀榮拿林家的錢財去贊助坊門,更將財權家務牢牢把在手中。弄得秀榮在林家空有虛名,只有下棋的份兒,連芝麻大點兒的事都做不得主。秀榮原本就是坊門血脈,如此一來,便有些「身在曹營心在漢」了。
秀悅久病不愈,秀榮看在眼裡,急在心中,知道坊門立跡目之事已刻不能緩,便將中川龜三郎召來商議。秀榮的意思是想請客居京都的秀甫回來做跡目,認為以秀甫的棋力,定能光大坊門。不料中川龜三郎大加反對。
原來龜三郎乃丈和名人之子,棋力六段。以前因坊門名手甚多,一直蟄伏在下,不得出頭。他棋力雖遠遜其父,但心計卻過之而無不及。秀悅病後,他見坊門弟子老的老,小的小,秀榮已是林家的人,秀元人小,棋力只有三段,唯 有自己才有資格繼任坊門家督,終日便以秀悅的繼承人自居。此時一聽要請秀甫回來,豈不等於絕了自家的念頭?於是當即反對道:「秀甫棋力雖高,但品行不端,聽說在京都更是喝酒賭錢,無所不為。如立此人,家母處恐不好交待。何況秀悅之病尚有轉機,未必就治不好,秀甫能光大 坊門,秀悅就無此能力?還是等等看吧!」
這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秀榮頓時語塞。 事實上,秀悅棋力也確實厲害。明治四年時,秀甫曾回東京,以先相先與秀和作過一次七番棋賽,這是此師徒二人最後一次比賽。結果秀和拿黑棋時都甚覺吃力。於是秀悅奉命上陣,棋份為受先。秀甫以為取勝不難,不免大意,卻不料秀悅初生牛犢不怕虎,著法凶悍之極,只弈到 89 手,秀甫便認輸了。
秀甫大驚,方知後生可畏,要求再弈一局。此局雙方全力以赴,殺得更為激烈。結果秀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方以三目險勝。所以此局可視為秀悅畢生的代表作。實際上,當時秀甫棋技之高,已在秀和之上,秀悅受先竟能抗衡,確實不同凡響。
正因如此,龜三郎一反對,秀榮也無話可說。龜三郎以為得計,心中暗喜。卻不料秀榮當初要立秀甫,是怕秀元難挑重擔,如今被龜三郎一攪,索性下了立秀元的決心。只是秀元棋力僅有三段,還不便正式冊立,所以先讓秀悅帶病支撐,必要時兄終弟及。不久,消 息傳出,龜三郎滿腔熱望化作一灘冰水,氣得大罵秀榮不仁。
正值此時,秀甫忽然二次回訪師家,似乎專為跡目之事而來。龜三郎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心想:「秀元年僅二十出頭,他若做上跡目,我今生哪里還有指望?秀甫雖然厲害,畢竟是近四十歲的人了,我若扶助他做跡目,他必定投桃報李。將來秀甫之後,坊門家督之位還能讓它跑了?越想越覺此計大妙,便將秀甫請到家裡,熱情招待。席間,龜三郎向秀甫道:「本門向有立第一人為跡目的家法。當時秀和立秀悅已然惹起多少閑話,如今又要立秀元,豈不錯上加錯?以棋力而論,坊門跡目非君莫屬,我一定在秀榮面前全力推舉閣下。」秀甫以為知己,二人一唱一和,談得十分投機。計議巳定,龜三郎便跑去見秀榮,先承認自己鼠目寸光,然後力勸秀榮舊議重提,立秀甫為跡目,直說得天花亂墜,口沫橫飛。
秀榮何等機警,秀甫此番回來,意在跡目,他豈能不知?後秀甫去龜三郎家之事,也未能瞞過他。秀榮本來心中就有些不快,此時見龜三郎居然一反常態,替秀甫大吹法螺,早猜中他的心思,便冷冷答道:「跡目早巳內定給百三郎(即秀元)了,煩請轉告秀甫先生不必費心,你也不用再 操勞了。」龜三郎碰了個老大釘子,心中大怒,便有獨立門庭 之意。日後方圓社之發起,龜三郎大出其力,而且處處與坊門作對,就源出於此。
秀甫聞知,大失所望,便想重回關西去走走,臨行前去坊門告辭。秀榮一聽,大為動心,自覺在林家呆得窩囊,倒不如四處闖闖,便請求同行。秀甫雖因跡目之事感到不快,但秀榮乃是他一手抱大,頗有些感情,故而點頭答應。於是二人結伴同行,奔向關西。在京都、大阪一帶游蕩了三年才回東京。此一段時期,二人狼狽不堪,借債度日。常常一為人質,一去押借以付店錢。一日,行至某地,二人囊中枯竭,再無典押之物,旅店老板怕收不回店錢,將二人關在店中,不許外出。二人進退維谷,只得聯名寫張借條.請店家代往當地富豪家借錢。
當地豪富乃土倉氏,此人素好棋道,一聽名揚天下的秀甫、秀榮居然會付不出房錢而被老板關押,哪肯相信,以為借條必是偽造,只給了來者應付的店錢。二人這才脫困,前往土倉家致謝。土倉一見,驚得目瞪口呆,嗟嘆不已。二人也自慚形穢,羞得滿面通紅。
後來秀榮得志後,再也不肯到關西去,別人問其故,他答道:「當年在關西人窮志短,到處借債,賭棋騙錢,如今實在不好意思再見他們!」
三、明治時代

[size=-1]最後一位將軍:德川慶喜

[size=-1]身穿日本傳統服裝的明治天皇

[size=-1]十九世紀版畫

[size=-1]猴兔對弈

[size=-1]河鍋曉齋.《小鬼弈棋》 明治13年(1880)左右

[size=-1]楊洲周延 美人下棋圖 明治35年(1902)

[size=-1]明治明代學英日詞語對照表 諅叫 Checker Board,將棋才叫 Game of Chess
窮途末路的四大家 話說御城棋自廢止以來,日本棋界便開始走下坡路了。秀甫滯留京都之時,由於幕府的津貼一再削減,四大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慶應三年(1867)十月十三日,日本天皇下密詔討幕。第二年,幕府軍在京都郊外的伏見、鳥羽的決戰中,被倒幕派軍隊打敗,統冶日本達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於是天皇改元明治,開始了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的成功,使日本順利的踏進近代化之路,其中的幕後功臣,無不首推「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在當時,王政之所以復興,各藩勢力之所以能結合,幕府之所以能倒,封建制度之所以能廢除,主力在於薩摩藩,當然薩州藩士領袖人物的西鄉隆盛,佔了糾合群雄的地位。
[size=-1]西鄉隆盛像
西鄉隆盛生於文政十年(1827),由於家境貧寒,十八歲時擔任「郡方書役助」來貼補家用,且另與大久保一藏、有村俊齋等人,一同研讀「近思錄」,學習王陽明學說,並在無參禪師門下參禪。二十八歲時,隨著藩主島津齊彬到江戶去。此時適逢將軍繼嗣問題,全國分為兩派,一派為德川慶喜,一派為德川家茂。西鄉隆盛則加入慶喜派,而四處奔波。安政五年(1858年) ,因為「安政之大獄」,也就是在安政年間,鎮壓擁護慶喜派的人之大獄,西鄉隆盛保護著被幕府追殺的僧月照返回故鄉。萬萬沒想到薩摩藩也對他們加以追殺,於是兩人投身錦江灣自盡。西鄉隆盛因大難不死,而被處以流刑。
1864年,西鄉回到薩摩藩之後,在倒幕運動中,不斷的展現他的爆發力。1868年他擔任征討大總督參謀,與敵軍談判下,不浪費一兵一力的進入江戶城。他在返鄉時急流勇退,拒絕擔任比藩主地位還要高的職位,視名利為糞土,視死如歸。但是在維新政府的改革之下,下級武士的生活日漸窮困,在實施征兵令之後,武士的軍事權又再度喪失,為了打開此僵局,亦使西鄉隆盛興起「征韓」的念頭。然當前此遣往歐美考察的岩倉具視、大久保力通、木下孝允一行人回國以後,認為應該以解決國內各種問題為優先,等一切安頓好,再解決對外的事物,因此推翻「 征韓」之議,隆盛亦遂憤下野。
下野以後,西鄉返回鹿兒島辦學校作育英才。在明治七年 (1877) 的佐賀之亂(此為第一次大規模的士族叛亂,以因主張征韓失敗而歸鄉的前任參議江藤新平為首) 結束不久,隆盛所辦的學校之學生和 下級武士擁為統帥,攻擊位於雄本的軍營。政府立刻調兵予以鎮壓,同年九月二十四日,舉兵反抗政府失敗 。西鄉隆盛於鹿兒島近郊之城山切腹自殺,享年四十一歲,此謂西南戰爭。
西鄉隆盛雖然失敗了,然而他的人格,最受日本人所喜愛。到今日,他的精神,一直支配著日本全部政黨。西鄉最後日子雖與政府大軍對抗,然其本人視死如歸,竟日以圍棋渡日,並作詩云:「百戰功無半歲間,首邱幸得返家山,笑儂向死如仙客,盡日洞中棋響閒。」可見其達觀之人格以及對圍棋的愛好。
明治維新,對全日本來說是一大轉機,但對棋壇四大家則是一大悶棍。元老們溜的溜,跑的跑了。新人新政,雖然一並暫維舊規,但五十石俸米已減至十三石了。而且維新之初,百廢待舉,平民百姓哪有功夫來弈棋?是故證書乏人申請,干脆絕了收入。弄得四大家家督捉襟見肘,卯吃寅糧,門下弟子也大半改行他去。最不幸的是本因坊家。
明治二年,政府發出通知,要把本因坊家世居的房屋撥給維新功臣居住。此訊如晴天霹靂,唬得秀和魂飛天外,馬上內外打點,請求收回成命。否則的話,不但樹倒猢猻散,十幾代祖宗的積業毀於一旦,連自已安身之地都沒有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又付了若干地稅,上面才算准以續居。當時坊門家日無隔夜糧,又沒有任何收入,眼看就混不下去了,只得掃除出幾間房子出租,靠房租糊口。好在時值戰後,時勢變遷,投宿者每日不絕,暫時尚能維持。卻不料由此埋了禍根。這些借宿之人半夜打牌喝酒,一不小心碰翻油燈釀成火災。日本式房屋乃全木結構,最怕火燒,更兼時值隆冬,風助火勢,登時就不可收拾。把個本因坊道場燒成一片灰炭。僅有的一點備急積蓄全付之一炬,其狀慘不忍睹。 次日坊門師徒只得在廢址上搭個窩棚,勉強安頓。多虧坊門倉庫離住宅較遠,幸免於禍,變賣渡日尚可喝口薄粥。秀和天生的硬脾氣,雖逢此大難,也不肯自降身份去求助別人,領著弟子苦苦支撐。
明治四年,維新政府下令索回俸米,換句話就是說政府不再津貼,任棋士們自生自滅了。事實上,一年只有十三石俸米,取消不取消已無所謂,但此舉對四大家心理上的打擊著實不小。
可憐秀和漏屋偏遭連陰雨,破船又遇頂頭風。眼見弈道衰落,每況愈下,回顧往日之隆盛,恍如隔世一般。此中歲月,秀和神情恍惚,終日以淚洗面,二年後便一病不 起,享年只有五十四歲。
秀和一生並無著述,但收徒極多,而且成器者也極多,是其一大長處。日後,力挽狂瀾重振弈風的方圓社,其中重要人物,幾乎都是秀和的弟子。所以,日本棋壇有今日盛況,頗得力於秀和的提倡之功!
秀和死後,長子秀悅繼位,是為第十五世本因坊,也是第一位自父親手中接過衣缽的本因坊。當時秀悅二十二歲,棋力已有六段,比起其餘三家掌門人:井上家的松本因碩、安井家的十世算英、林家的秀榮三個五段來,秀悅還算高出一籌,並不辱沒「本因坊」三字。無奈任何人如有一技突出,那麼此人對於人情世故之應酬本領,必然略遜,何況秀悅自小便浸在黑白子中,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 不曉得做人有這般難法。更兼時值維新大變革後,社會尚未安定,度日之艱難,連飽經風霜的秀和都經受不住,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當然更不濟事了。那秀悅年少氣盛,禁不得幾個不如意,焦慮憂愁之下,精神便不對頭了。
一日傍晚,某棋友在家招待幾位客人吃晚飯,正飲酒間,忽見秀悅懷揣短刀,手提明晃晃利刃,闖將進來。進門便道:「不好了!後面有大群惡漢欲追殺我,望君助我一臂之力!」眾人見他神情惶急,語不成聲,皆信以為真,連忙出門去看,不料人影皆無。正疑惑間,只見那秀悅猛竄出來,四下揮刀虛砍,口中連連喊殺。眾人大驚,方知他神智失常。幸虧客人中有會武者,奪下秀悅手中之刀,將他送回坊 門。此後,秀悅病情愈甚,竟把廚房菜刀偷出來亂揮亂砍,嚇得眾人四下奔逃。親屬無奈,只得晝夜監護,不敢怠懈。可憐坊門既逢天災,又遭人禍,愈發陷入凄慘境地。
井上家松本因碩,人緣最不好,能力又有限,按說生存不易,幸虧門下有個得力弟子小林鐵次郎出謀劃策,老早安排好後路,在關西方面發展,另辟生路,總算渡過難關。
安井家存底最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故而家督算英的日子還好過一些。

[size=-1]秀榮
此時,林家的掌門人為十三世秀榮。秀榮乃本因坊秀和的次子,元治元年(1864)過繼林家為跡目,三年後繼任林家掌門人。林家的棋歷來就不如其他三家,全仗著祖上留下的產業渡日,故而棋所、御城棋的廢止,俸米的歸還等,對林家的打擊還不算致命。苦心經營之下,衣食住行尚無問題。
至於四家之外的其他棋士,則紛紛自找生路。有能力者去做官、經商,無能力者或當兵或做工,實在無路可走者,只好沿街教棋混飯吃。所以當時棋士的地位一落千丈,其生活實在不比乞丐好多少。
再說本因坊秀悅患病後,弟弟秀榮、秀元 (秀和的第三子) 到處請名醫為其醫冶,無奈總不見好轉。秀榮雖巳是林家掌門人,但林柏榮的遺嫡也就是秀榮的養母美喜子對其甚有戒心,尤其坊門遭火災後,她唯恐秀榮拿林家的錢財去贊助坊門,更將財權家務牢牢把在手中。弄得秀榮在林家空有虛名,只有下棋的份兒,連芝麻大點兒的事都做不得主。秀榮原本就是坊門血脈,如此一來,便有些「身在曹營心在漢」了。
秀悅久病不愈,秀榮看在眼裡,急在心中,知道坊門立跡目之事已刻不能緩,便將中川龜三郎召來商議。秀榮的意思是想請客居京都的秀甫回來做跡目,認為以秀甫的棋力,定能光大坊門。不料中川龜三郎大加反對。
原來龜三郎乃丈和名人之子,棋力六段。以前因坊門名手甚多,一直蟄伏在下,不得出頭。他棋力雖遠遜其父,但心計卻過之而無不及。秀悅病後,他見坊門弟子老的老,小的小,秀榮已是林家的人,秀元人小,棋力只有三段,唯 有自己才有資格繼任坊門家督,終日便以秀悅的繼承人自居。此時一聽要請秀甫回來,豈不等於絕了自家的念頭?於是當即反對道:「秀甫棋力雖高,但品行不端,聽說在京都更是喝酒賭錢,無所不為。如立此人,家母處恐不好交待。何況秀悅之病尚有轉機,未必就治不好,秀甫能光大 坊門,秀悅就無此能力?還是等等看吧!」
這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秀榮頓時語塞。 事實上,秀悅棋力也確實厲害。明治四年時,秀甫曾回東京,以先相先與秀和作過一次七番棋賽,這是此師徒二人最後一次比賽。結果秀和拿黑棋時都甚覺吃力。於是秀悅奉命上陣,棋份為受先。秀甫以為取勝不難,不免大意,卻不料秀悅初生牛犢不怕虎,著法凶悍之極,只弈到 89 手,秀甫便認輸了。

 

秀甫大驚,方知後生可畏,要求再弈一局。此局雙方全力以赴,殺得更為激烈。結果秀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方以三目險勝。所以此局可視為秀悅畢生的代表作。實際上,當時秀甫棋技之高,已在秀和之上,秀悅受先竟能抗衡,確實不同凡響。
正因如此,龜三郎一反對,秀榮也無話可說。龜三郎以為得計,心中暗喜。卻不料秀榮當初要立秀甫,是怕秀元難挑重擔,如今被龜三郎一攪,索性下了立秀元的決心。只是秀元棋力僅有三段,還不便正式冊立,所以先讓秀悅帶病支撐,必要時兄終弟及。不久,消 息傳出,龜三郎滿腔熱望化作一灘冰水,氣得大罵秀榮不仁。
正值此時,秀甫忽然二次回訪師家,似乎專為跡目之事而來。龜三郎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心想:「秀元年僅二十出頭,他若做上跡目,我今生哪里還有指望?秀甫雖然厲害,畢竟是近四十歲的人了,我若扶助他做跡目,他必定投桃報李。將來秀甫之後,坊門家督之位還能讓它跑了?越想越覺此計大妙,便將秀甫請到家裡,熱情招待。席間,龜三郎向秀甫道:「本門向有立第一人為跡目的家法。當時秀和立秀悅已然惹起多少閑話,如今又要立秀元,豈不錯上加錯?以棋力而論,坊門跡目非君莫屬,我一定在秀榮面前全力推舉閣下。」秀甫以為知己,二人一唱一和,談得十分投機。計議巳定,龜三郎便跑去見秀榮,先承認自己鼠目寸光,然後力勸秀榮舊議重提,立秀甫為跡目,直說得天花亂墜,口沫橫飛。
秀榮何等機警,秀甫此番回來,意在跡目,他豈能不知?後秀甫去龜三郎家之事,也未能瞞過他。秀榮本來心中就有些不快,此時見龜三郎居然一反常態,替秀甫大吹法螺,早猜中他的心思,便冷冷答道:「跡目早巳內定給百三郎(即秀元)了,煩請轉告秀甫先生不必費心,你也不用再 操勞了。」龜三郎碰了個老大釘子,心中大怒,便有獨立門庭 之意。日後方圓社之發起,龜三郎大出其力,而且處處與坊門作對,就源出於此。
秀甫聞知,大失所望,便想重回關西去走走,臨行前去坊門告辭。秀榮一聽,大為動心,自覺在林家呆得窩囊,倒不如四處闖闖,便請求同行。秀甫雖因跡目之事感到不快,但秀榮乃是他一手抱大,頗有些感情,故而點頭答應。於是二人結伴同行,奔向關西。在京都、大阪一帶游蕩了三年才回東京。此一段時期,二人狼狽不堪,借債度日。常常一為人質,一去押借以付店錢。一日,行至某地,二人囊中枯竭,再無典押之物,旅店老板怕收不回店錢,將二人關在店中,不許外出。二人進退維谷,只得聯名寫張借條.請店家代往當地富豪家借錢。
當地豪富乃土倉氏,此人素好棋道,一聽名揚天下的秀甫、秀榮居然會付不出房錢而被老板關押,哪肯相信,以為借條必是偽造,只給了來者應付的店錢。二人這才脫困,前往土倉家致謝。土倉一見,驚得目瞪口呆,嗟嘆不已。二人也自慚形穢,羞得滿面通紅。
後來秀榮得志後,再也不肯到關西去,別人問其故,他答道:「當年在關西人窮志短,到處借債,賭棋騙錢,如今實在不好意思再見他們!」

 4,015 total views,  4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