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魂助弈

Published by deepthink on

陰魂助弈 吉備聰明絕頂,入唐之後,「諸道藝能博達」,唐人要為難他,殺他的銳氣。據大江匡房的《江談抄.吉備入唐軼事》載:

第一關是「文選」,由唐儒三十人出題,仲麻呂的鬼魂忽然出現,帶吉備隱身飛行至文選講所暗記答案,結果當然過關。
第二關是「圍棋」,吉備拿白子,唐人拿黑子(唐時白先黑後),吉備得鬼陰助,竟下成和局。吉備乘唐人疏忽偷吃黑子一顆,局終唐人輸了。唐人猜疑,用卜法算出一子在吉備腹中,遂逼之服瀉藥。豈料先前鬼已教吉備吃了「呵梨勒丸」(有關訶梨勒樹之記載見《南部新書》卷七)止瀉劑,「以止封不瀉之」,吉備才贏了這盤「臭棋」。
據《金烏玉兔集》,與吉備對弈的唐人是唐朝國手雍州人玄東,不過故事中黑白相反,旁邊觀戰的還有玄東的妻子隆昌。隆昌目算其夫將輸半子,乃偷吃黑子一顆,企圖反敗為勝。吉備不服,請出庫內秦鏡(X光?),將隆昌照得五臟畢現,結果得直。
[size=-1]日本.吉備及吳太尉玄東對局圖
左起隆昌、仲麻呂的鬼魂、玄東、吉備

[size=-1]豐原國周取材自戲劇之畫作:左起:吉備、隆昌、玄東(明治6年,1873)

[size=-1]歌川國芳.人形見立神儒佛(前景為十八羅漢之一賓頭盧尊者)(安政3年,1856)
無論如何,吉備大概是勝了這局棋了。
不過,其實在吉備留唐之前二十年 (701) 頒佈之《大宗令》有禁止僧尼傳習音樂和博弈的規定,但又注明箏和圍棋不在此限,故吉備傳棋之說不大可信。
《懷風藻 》中弁正詩序提到,學問僧弁正在唐時下得一手好棋,曾經和當時尚在藩邸的唐玄宗對過弈。
淺田宗伯《皇國名醫傳.藤原永全條》載:「永全,天智(38代)天皇侍醫…其祖劉伯陽,避王莽亂歸化,其孫春平,出使西域,圍棋傳來。」另一說謂欽明帝十三年,百濟獻佛像經書等,圍棋由朝鮮傳入。平山菊次郎所著的《簡明日本圍棋史》也說:「圍棋經過朝鮮半島傳到日本,約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大和朝初期(相當於我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諸說中,以圍棋先由中國傳到韓國,再由韓國傳到日本之說最有可能。
《續日本紀.天平十年》七日條稱,大伴宿禰子虫與中臣宮處連東人「政事之隙,相共圍棋」,一天,兩人話不技投機,大伴宿竟將中臣砍死。之後的孝謙天皇也喜歡下棋,圍棋越發在日本興盛起來。
唐末曾被任命為遣唐使的菅原道真 (845—903) 博學多才,曾以漢文寫下過不少圍棋詩。其中一首名《山家晚秋》,寫與友人對弈:
   數局圍棋招坐隱,三分淺酌飲忘憂。若教天下知交意,真實逍遙獨此秋。
其基本意象源於中國圍棋傳說,而其中所體現的人生情趣,清幽閑靜、淺酌忘憂,作仙界逍遙之游,與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隱逸情趣也頗多相通之處,從中可看出中國審美文化的影響。
由於日本的天皇是所謂「萬世一系」的,其間雖不免有 武士對立、群雄割據的局面,但比起我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情形來,的確要太平得多。國家一太平,棋弈之道自然 容易發揚光大,加之從45代聖武天皇到49代光仁天皇都好弈,於是圍棋在日本開始成為一種朝儀,做官的非懂不可。
 
[size=-1]45代聖武天皇(左2)                  49代光仁天皇

[size=-1]木畫紫檀碁局:唐朝送給聖武天皇的禮物,現藏於正倉院

木畫紫檀碁局正面觀,可見有十七個花點
[size=-1]    
棋子
[size=-1]     
銀平脫合子(棋盒)                  金銀龜甲棋盤箱

有好者下必甚焉,影響所及, 棋道大昌。
平安時代清少納言在《枕草紙》中提到當時的游藝,就有踢、射箭、猜韻、圍棋和猜字。其中《貴人下棋》一段如是說:「聽說下圍棋,是高貴的人們玩的,他便解開直衣紐扣,心不在焉的樣子拾起棋子便下。對手是出身微賤的人,坐著一動不動,態度是戰戰兢兢,十分小心用另一隻手不斷地扯著下棋那隻手的袖子。他坐得離棋盤稍微遠些,彎下腰。如此下棋,有點意思。」(146)

[size=-1]平安時代對弈圖(中國瓷畫)
仁明天皇和醍醐天皇時,圍棋已十分盛行,兩位天皇甚至讓侍臣對弈,勝者有賞,負者罰酒。當時並出現了一位棋聖。

 


[size=-1]歌川國芳 (1861) 主馬佐酒田公時、尉碓井貞光(954~1021)、瀧口舍人源次綱

 4,50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